【今日朝阳网】刘杖子葡萄熟了

摘要:近日,在辽宁省凌源市刘杖子乡9月10日第二届葡萄节即将到来之际,笔者前往凌源市刘杖子乡,看到前来观光游玩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乡党委刘书记、王乡长等领导在葡萄展馆内向客户厂商和游客进行着讲解,就连宣传委员韩淑英都放弃了周末休息为游客当上了义务导游。

  刘杖子葡萄熟了

  文/郑文革  图/田润丰 张庆斌  编辑/赵盼

  近日,在辽宁省凌源市刘杖子乡9月10日第二届葡萄节即将到来之际,笔者前往凌源市刘杖子乡,看到前来观光游玩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乡党委刘书记、王乡长等领导在葡萄展馆内向客户厂商和游客进行着讲解,就连宣传委员韩淑英都放弃了周末休息为游客当上了义务导游。各葡萄园内,翡翠般的巨峰葡萄长势喜人,紫珍珠般的红提、黑提、夏黑、玫瑰香等硕果累累,令人垂涎,栗子林、榛子林果实满枝;乡村文化建设亮点纷呈……“青龙河旁,秀美山乡,万亩葡园,大地飘香。清风拂过绿山岗,美丽溢脸庞,细雨洒下诗几行,十里葡萄香……”,2014年凌源刘杖子乡第一届葡萄节时创作的这首歌曲《大美葡乡》是刘杖子乡的真实写照。


  葡萄之乡名不虚传。刘杖子乡光照充足,加之青龙河水的滋润,是国内专家公认的鲜食葡萄发展适宜区。该乡于2012年被辽宁省政府命名为“辽宁省优质葡萄生产基地”,生产的巨峰葡萄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2013年,又被辽宁省政府命名为“葡萄特产之乡”。 目前,生产面积已达5500多亩,形成了以巨峰为主,包括红提、香悦、玫瑰香、夏黑无核、巨玫瑰等20多个品种在内的早中晚熟葡萄品系,年产葡萄近10000吨,直接从业人员约2000人,实现产值1.5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约占农民收入的43%。刘杖子乡的天呈山庄,占地2000亩,栽植新品种葡萄1000亩、栽植核桃150亩、板栗150亩、大枣150亩,采摘区10片,观光采摘长廊6000延长米,观光路5000延长米,有占地5亩的垂钓园和10亩的酒庄各一处。同时都氏葡萄园、合作社葡萄种植园等,都已形成规模,而两处大型葡萄暖棚建设,又实现了一年四季不断新鲜成熟的葡萄,供人采摘。葡萄,成为刘杖子乡的特色主打品牌。2014年以来,刘杖子乡党委政府着力打造葡萄产业的升级版,以天呈葡萄山庄为龙头、建成集餐饮、娱乐、休闲、垂钓、采摘、窖藏、自酿、养殖、种植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高品位度假场所;以葡萄种植产销合作社为依托,建设了“葡萄主题公园”、葡萄展馆,将葡萄园旁有着美丽传说的王子山、逶迤而行的青龙河等各色风景融为一体,着力打造乡村游、农家乐和采摘、自酿于一体的旅游观光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葡萄旅游产业。

  乡村文化建设独具特色。乡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刘杖子乡得天独厚的山青水秀、葡萄种植特色产业和传统的民间皮影戏等优势,倾力建设最美乡村。青龙河鹅鸭成群嬉戏,潺潺而歌,岸边密林、蒲草绿意融融,人字形的青瓦、红瓦民居展示着山村的古朴,而村子胡同的院墙上,以葡萄为主背景配以新农村建设的标语、漫画、家规家训,又无时不在彰显着刘杖子乡的现代文明。最令笔者惊奇的是,刘杖子乡的文体广场建设不仅体现了葡萄之乡的特点,各类健身娱乐设施齐全,最具特色的是,传统的民间皮影戏在这里得到传承发扬。文体广场旁设有专门的皮影戏场,戏班子由几位老人组成,年龄最小的60岁,最大的71岁。他们每天闲时就在这里排演,既愉悦了身心,又丰富了业余生活,还将皮影戏传授给年轻一代,使古老的皮影戏能够得到继承发扬和光大。这充分说明了刘杖子乡党委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上匠心独运的人文情怀。也让笔者联想到,刘杖子乡是著名散文家谢子安的故乡,他的《雨走青纱》、《梨花做盏饮清风》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那作家故乡的建设者们也一定具有很深的文化情结。笔者有幸观看了皮影戏《龟与鹤》、《傻柱子接媳妇》、《舞狮》等传统皮影表演戏,其精彩的表演,对传统文化的执着,令人感动。

  “爱在葡乡,心也荡漾,千般笑脸,情传四方。硕果在阳光下生长,希望在大路上飞扬。爱在葡乡,梦里徜徉,万重喜悦,魂牵神往。甜蜜在收获中绽放,歌声在青山中嘹亮,丰收的葡萄,圆润了月亮,幸福生活万年长。”刘杖子乡的葡萄熟了,让我们走进刘杖子乡,祝福刘杖子乡。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