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信使/时春华 编辑/赵盼
我在一篇阅读里读到过龙应台的《牵挂》,那其中特写实的字句深入我心:久不联系的老友,但是你记得她念诗时哽咽的声音,记得她谈人生时的种种温情……这个人,是你的牵挂;见到你,没有寒暄,有风的时候,他说“我觉得你——憔悴了。”你是他的牵挂。这牵挂正应了马千里为松华斋所书的“相见亦无事,不来甚思君”,我和三叔就属于这种。
三叔大名崔士学,我俩同龄,从小就熟而且很要好,上学后我俩又是同学。我感觉我的三叔成熟、稳重,热情,好像在他身上,找不到缺点。我中师毕业以后,由于回到农村,和别人人生的差距太大,一度和所有人断了联系。三叔想方设法找到我,鼓励我找准人生的坐标,在农村照样能把工作干出色。他还时常组织同学聚会,一般时候我是必须去的,我知道三叔的好意,是为了缓解我的精神压力,让我早日走出精神的低谷。
那时候,上网还不太普及,尤其在我们农村还没有网络,所以我也就不知道三叔其实在当时已经是名人了。三叔已经是省作协成员,乡土气息的散文独树一帜,他的散文在很多大刊物上发表,有的还成为了学生题库的阅读文章,但三叔从未提及。每年我都要到他家去玩几回,还为他家的空中小菜园带去过种子。随着我工作的繁重,三叔事业的壮大,我们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联系也不多了,但是每逢过年彼此的问候还是会通过电波传达到的。网络普及后我们又成为好友。在三叔的空间,在他友人的空间,我知道,三叔被更多的人尊敬和欣赏。
三叔忙,三叔累,出差是常事,闲暇时还要写文章,搞应酬,所以我便不再因一些事去打搅他。我发去几篇初写的散文,三叔给我提了中肯的意见,我便开始潜心精练。我到三叔的博客里去看三叔美滋滋的儿时记忆,去看三叔现在的心情,但是从不留言,因为我不想耽误三叔哪怕回复的一点点宝贵时间;在我自己的空间,有时是半夜,有时是凌晨,我经常看到三叔的来访记录,同样,三叔也不留言,我们就这样彼此在意着,关注着。
我觉得能持久的都是平淡的,因为懂得。
小链接:
时春华,女,辽宁省北票市大三家镇中心小学教师,1992年毕业于朝阳市第一师范学校,爱好文学,热爱生活,热衷于传播社会正能量,是北票市作家协会,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辽海散文网会员,在北票市报有专版《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