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不再是衡量中职教育唯一指标

摘要: □中职教育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依然面临生存危机。  □之前中职生毕业只能选择就业,如

 □中职教育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依然面临生存危机。

  □之前中职生毕业只能选择就业,如今,中职生毕业后可以有多种选择,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的渠道也完全畅通。对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中职学校来讲,能否同时满足中职生升学和就业双重需求,的确面临新的挑战。

  □中职教育从以就业为本位更多转向升学为本位,较之以前看重就业率,中职生更在乎中职学校的升学率。

  在临近退休的年纪,甘肃省定西理工中专学校校长张银翔却再一次忙了起来。

  从中学教师干起,后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快要退休时,又回到教育一线,被任命为中专学校校长。一生未曾离开教育,30多年后,重回一线,张银翔说,自己的人生就是一个完整的圆。

  在很多人看来,张银翔最后的落脚也不错,因为在定西市安定区,学校的校长行政级别是副县级,“在一个县区,县级领导往往掐着指头就能数出来”。

  对这些,张银翔并不看重,他更关注的是中职教育的出路和前景。“中职教育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依然面临生存危机”。

  尽管所在的学校已被评为国家重点中职学校,但在领导班子会议上,张银翔还是经常强调,全校上下要有忧患意识,清醒认识当前的形势。

  “孩子上大学仍是一个家庭的荣耀”

  中职生就读大学渠道畅通

  定西地处陇中黄土高原,经济以旱作农业为主,是著名的马铃薯和中药材之乡,工业基础薄弱,长期以来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近些年,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快,定西人口大量外出,是甘肃省劳务输出的主要地区。

  前些年,在北上广等发达地区,赤手空拳走出大山的定西人从事着家政服务、建筑工人等粗体力劳动。在外务工的定西人逐渐意识到,出门在外,若能掌握一门手艺,挣钱就会轻松很多,也比较体面。

  由于各方因素所限,上辈人生活方式依然很难改变,人们把自身的遗憾更多地寄希望于下一代去实现,这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体现了出来。

  “荒年饿不死手艺人”、“一门技术在手,走遍天下都不怕”……在定西民间,即使上不了大学,饱尝体力务工之苦的农民也愿意让孩子学一门技术,而不是赤手空拳去卖体力。

  3年前,定西市安定区辛集乡的小伙子王雄中考失利,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王雄本想跟父母一起去大城市挣钱,可他最后还是没去成。在家人的一再劝导下,王雄来到定西市理工中专学校,学习汽车应用与维修。

  和王雄有相同经历的,还有来自定西市陇西县山村里的吴伟。今年夏天,吴伟中考失利,继续上学还是走向社会,在吴伟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家人坚决要求他待在家里,“先学一门手艺,再去挣钱也不迟”。

  对于中专毕业后的打算,王雄和吴伟不约而同都选择了继续深造,争取读高职大专或本科。较之以往,近年来毕业后继续上学正成为一种潮流,选择就业的学生在锐减。

  “有近70%的学生去深造了,在以前,这些学生可能都会选择进入社会。”在定西理工中专教务主任李斌看来,学生有这种选择,并不出人意料。“在农村,孩子上大学仍是一个家庭的荣耀。”李斌说,随着国家对中职生继续教育渠道的不断扩展,中职生上大学正在成为可能。

  据李斌介绍,目前中职生就读大学的渠道已经畅通。中职生参加全省统一的面向高职的升学考试,只需过线都可入学;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合作办学也是一种成熟的模式,由高职院校给名额,中职学校选拔合格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接受更高的学历教育,这些都是已经成熟的上升渠道。此外,中职生也可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他说,这两年,在定西理工中专学校,“每年都有一大批毕业生能考入高一级学校”。

  而在20岁的王雄看来,继续就读高职,不仅仅是要圆大学梦,更重要的是要学到一门精深的专业技术。他说,较之中专学校,高职院校有着更优越的师资力量和实训平台,“中职仅仅是入门,更专业的技能还要到高职院校去学习,这样,走入社会才能有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

  过去,就业是衡量中职办学的第一位指标

  如今,需要满足升学和就业双重需求

  两年前来到定西理工中专学校,张银翔发现,当前,中职生毕业后的选择正在改变,他认为,这种转变将对中职教育产生重大影响。

  前些年在教育局工作时,张银翔就主抓职业教育,为促进定西职业教育发展,定西没少花心思,一个重要的设计就是于2008年在甘肃省成立了首家职教集团。

  “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就业,因为就业是衡量办学的第一位指标。”张银翔介绍说,成立职教集团旨在整合各方资源,促进中职生就业,进而扩大中职教育的影响力,促进中职发展。为此,除了所有中职学校,职教集团还吸纳了政府各职能部门、以及市内外的大型企业,并在上海和深圳建立了面向所有中职生的就业服务站。

  而在实施当中,张银翔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职教集团成立后,本想对全市职教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但这项工作并没有实质性进展,如此,中职教育内涵发展缺乏后劲,提质增量受影响,这势必影响学生就业质量,加之中职生年龄小,往往离家外出就业后,生活一时难以自理,很多人出去一段时间,就又回来了。

  “看到孩子就业不顺,很多人就觉得上中职不靠谱。”张银翔认为,在大力普及高等教育的形势下,让中职教育面向就业市场,且只有这一个出口,这并不利于中职教育的发展,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中职生就业缺乏竞争力,升学途径又不畅,中职学校生源锐减,办学举步维艰,这在教育资源匮乏,质量难以保证的西部落后地区尤为突出。

  张银翔乐见当前中职生发展路径选择的多元化发展,觉得这是符合当下实际的合理安排。“制度设计合乎实际,是机遇也是挑战。”他指出,国家政策调整显然符合实际,但对于西部,尤其是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地区的中职学校来讲,能否同时满足中职生升学和就业双重需求,的确面临新的挑战。

  整合资源是教育部门一厢情愿

  生源危机挑战中职发展

  定西市是劳务输出大市,从理论上讲,职业教育应该有比较雄厚的群众基础,可实际并非如此。资料显示,2007年前后,定西理工中专在校学生4000多人,每年招生过2000人;如今,这所学校在校生只有1600人,每年仅招600多人。

  而在定西市其他县,情况更是不容乐观。“有些县的职教中心没有全日制在校生,只承担一些短期的岗位培训。”两年前接手主管职业教育,定西市教育局副局长景履贞多次调研后发现,尽管近年来硬件设施改善明显,但全市职业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发展普遍后继乏力。

  在景履贞看来,定西职业教育也处在一个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教学质量无保障,缺乏核心竞争力,中职教育将丢失发展机遇。”她说,为了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定西市将今年定位为内涵发展年,而发展的关键就是整合定西资源。但对于如何在全市范围进一步整合职教资源,打造优势学科,创建品牌专业,景履贞表示,这牵涉到方方面面,难度较大,需要进一步论证。

  经过几年的建设,张银翔所在的定西理工中专硬件设施、实训条件在定西全市处于领先地位,但由于学生人数减少,很多设备和平台并没有完全发挥作用。而实际上,当初规划定西理工中专的建设中,该校的实训设备属全市共享。

  “其他学校、外县的学生共享实训平台,只是一种概念,并没有具体的操作办法。”张银翔说,职教集团当初也有优化全市职教资源的想法,但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很多想法都没能实施。

  “你的学校的学生不可能愿意放到我这里来,各县都一样,不愿意自己的学生在县外上学,这里其实是利益问题。”他强调说。

  利益格局难以撼动,造成了定西市县县都有中职学校,可教育资源都缺乏,品牌优势专业缺少,在日益激烈的中职教育市场中缺乏竞争力的境况。其直接表现是: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中职生用脚投票,选择在外地就读。

  在景履贞看来,在当前形势下,优化整合全市现有职教资源,正是职教集团应该做的事情,可她也有难言之隐:“这涉及面很广泛,仅凭我们教育一家,很难做到。”

  张银翔也认识到,如果每个县、每所学校都重点建设自己的主打专业、各具特色,而不是面面俱到,撒胡椒面,这样就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也有利于在全市范围聚集优势资源,有助于提升定西职教的整体实力,这需要从全市层面进行整体规划。就他所在的定西理工中专而言,以现有的教育资源,完全可以承担1000多人的学习。“可那只是一厢情愿的设想”。

  “现在我们不用再争取项目、要钱了,而是要静下心来抓质量、提效益,否则形势依然严峻。”张银翔认为,更多的中职生选择深造,“升学率如果摆在那,一目了然,如果实力不行,被淘汰就越快”。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