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解万象〕
高效课堂校长做什么
文/李炳亭
校长要具有三个“有”,育人“有目标”,对人“有爱心”,对事“有行动”。
有目标,即校长究竟想要什么,培养什么样的人;有爱心,即善待每个人,接纳每个人;有行动,即率先垂范,成为“做人的标准,做事的规格”,而不是只会开会,只会写文章,只会指手画脚的抱怨教师。
高效课堂要求校长先做行动家,带头打扫厕所,带头上课,带头包办,带头反思,带头改变。
校长要学会有智慧的做事,一个阶段只抓一件事,“一事不优,不做二事”,比如课改往往不是急于改课,而是先做好课改前的准备,课堂是攻坚站,是“最后”的堡垒,不扫清外围的阻力怎么“攻坚”?
扫清外围有两件事必须抓好,一是黑板,一是小组。两件事先抓实了,不可同时而做,因为没有谁能同时抓住两只兔子。黑板的核心价值是建规格,以此育“品格”;小组的核心价值是建机制,以此育“性格”。
攻坚站的关键是流程。流程承载了三重意义,即培养“三力”:一是基于学习习惯、素养的规范力,一是基于合作与创造的学习力,一是基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流程也可以叫模式,没有模式就没有教学。模式承载了新思维、新观念、新思想。
这也仅仅是对一般校长的基本要求。教育是校长修炼自己的法门,伟大的校长心里装着的不是一校,而是“一国”,乃至于“一道”。
他谦卑到只有“明”而从不求“名”;他包容一切,却不是“水”也不为“风”,他无形却一直存在;他坚持一切却又从来“不争”,这就是他的“目标”。名和利都是目标,但从来不是他的目标,他的生命意义里没有这些,尽管他也需要吃饭穿衣。
不能因为暂时没有这样的校长就拒绝这个目标,有些人已经开始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了,这就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