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名师在行动】北京归来谈感悟(四)

摘要:辽宁省朝阳市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特色课堂与教学风格团队研修专题培训”活动圆满结束,时间虽然过去两天了,但我依旧沉浸在67岁赵谦翔老先生所讲的《炼就思想王牌,收获人脉金牌》的至高境界中。徜徉在赵老先生的“绿色课堂”,感动着他与弟子间的真情,从最初的倾听到后来的泪流满面,让我对这位几近古稀之年的老者油然而生敬畏之心。

朝阳名师在行动

北京归来谈感悟(四)

以适性教育为折翼天使护航

文图/曹庆艳  编辑/素颜

  辽宁省朝阳市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特色课堂与教学风格团队研修专题培训”活动圆满结束,时间虽然过去两天了,但我依旧沉浸在67岁赵谦翔老先生所讲的《炼就思想王牌,收获人脉金牌》的至高境界中。徜徉在赵老先生的“绿色课堂”,感动着他与弟子间的真情,从最初的倾听到后来的泪流满面,让我对这位几近古稀之年的老者油然而生敬畏之心。

  感慨之余,留给我更多的思考是:如何依托和借鉴普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特色课堂教学,有效提升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有别于其他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我的教育对象是一群折了翼的天使——先天失聪、失语的残疾孩子。但我始终信奉“每一个个体都在以千差万别的方式演绎着自己的人生”(托马斯·赫胥黎)。生命具有同样的尊严。失聪的聋人,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除了听,他们什么都可以做。因此,作为特校教师,长久以来,我学会了用心悦纳每一位孩子。



  做适性的聋校教育,是我多年来一直坚持的教学理念,因为我确信:上帝在为孩子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为她开启另一扇窗。充分了解和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找到适合开启他们潜能的钥匙,尽最大努力满足孩子的缺失性需求,适当给“吃不饱”的孩子“加餐”,为“吃不了”的孩子“减餐”。就这样,一路走,一路摸索,尽管没有形成固定可推广的模式,但我始终认为:只要适合孩子们需求的,就是最好的。



  教师是聋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也许我所坚持的适性教育并不完美,但我愿借助此次培训的东风,更多融合和借鉴普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研究水平,为折翼天使的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作者现供职于辽宁省朝阳市特殊教育中心,朝阳市首批名师)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