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名师在行动
北京归来谈感受(二十二)
梦追师“星”十五年
文图/王占北 编辑/雅贤
当北京之行如期而至的时候,我的心里充满了莫名的激动与期待,只是因为有你——吴正宪老师,此次的行程才变得如此渴望。
年少时,自己也曾痴迷于各种明星。如今想来,那种痴迷浅薄了自己,浮夸了社会。二十年的执教生涯,让我在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感悟教学与生活的真谛、探索小学数学教育之路的同时,追星的情感也逐渐淡了,转而对那些惺惺作态、哗众取宠的“星”们有些不屑,进而对那些教学名家们产生了崇拜之心,吴正宪、徐长青、张齐华……时常在百度搜索着他们的论坛、讲座,感悟着他们的教学理念;时常欣赏着他们那美轮美奂的教学画面,领悟着他们的教学追求;追逐师“星”的过程中,也时常让我陷入对小学数学课改的深深思考。
回首15年前,那时我24岁,依然有些青涩。第一次从农村的大山里走出来,第一次来到一个很大的城市“兴城”,第一次见识到数学名家——吴正宪老师。当我亲耳聆听她的课堂,我完完全全地傻掉了,灵魂彻彻底底被震撼!怎会有这样的数学课堂?又怎会有这样的数学老师?简直就是一种完美享受!那种无与伦比的大气,那种知识储备的渊博,那种行云流水的课堂活动,那种与孩子们的亲切交流,服了!真真正正地服了!!
当时,我的笔记记得密密麻麻,她的每一处设计,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每一句话语,只要能让我有灵感,能给我启发,我都会马上记下来,生怕瞬间会消失。当时我没有录相机,至今都觉得是个遗憾。
回到宾馆的那天晚上,我几乎没有睡觉,一遍一遍回忆白天上课的每一细节,反复、认真地体会感受。当时只有一个念头,我要学她,我一定要像她一样!就像在茫茫的黑夜中看到了一盏明灯,让我看到了努力的方向。那节课抵得过我独自郁闷了5年的教学生涯,那节课也让我看到了自己骨子里的一种劲头。
回去之后,我认认真真地准备了一节课,与其说准备,还不如说是模仿。《分数的意义》——那是五年来我讲的最成功的一节课,听完之后校长笑了,老师们也夸,说我给他们带来的是全新的数学课堂!自此我也信心大增,便开始用心研究如何把课讲活。
而今,坐在北京芳草地小学的会议室礼堂上,自己将又一次领略名家的风范。可能是有了期待,时间便会觉得如此漫长。可幸福就在等待中悄然降临了——吴正宪老师终于来了,而且就坐在我的身后!当同伴善解人意地向吴老师介绍我的崇拜之情的时候,我又一次激动得傻掉了。其实我有许多教学的困惑要说,许多的教育的迷惘要问,也有很多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需要请教,可我一时间竟不知如何表达,就那样憨憨地、傻傻地、激动地面对着崇拜者,最后只是要求与她合影留念。如果说15年前,我只是远远的看着自己的偶像,而今我却近距离感受到了名家的宽厚与仁慈,也许她感到了我的不自然,主动和我攀谈起来,让我感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而当吴正宪老师真正上起课来,我再次被深深地吸引了。仍然是从容美丽的面庞,仍然是溢于言表的大气,仍然是行云流水的课堂,仍然是快乐痴迷的学生。如果非得说与15年前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此时的课堂更多的是博爱与自由。这节课是用字母表示数,孩子们满脑袋都是算数思维,很难理解代数思想,而吴老师不急着去引导和点拨,而是索性放开,甚至向反方向引导,让学生的各种思维展现出来,而当这些思维山穷水尽、撞得头破血流时,忽地恍然大悟,继而收获柳暗花明的喜悦。我想这种收获孩子将会铭记一生!而那种博爱亲和的授课风格,更是吴正宪老师人格魅力的绽放。亲切,尊重,关爱,无时无刻不体现在她的每个教学细节当中。在她的理念当中,课堂不仅是学知识的地方,也是生活、成长的地方,更是向着数学发展的“那个地方”悄然迈进。
细细想来,自己能历经15年探索教学之路,全都因为心中尊崇吴老师!而今,我已届不惑之年,常常在品味吴老师的魅力课堂、感受其教育思想的同时,经常陷入深深的思考:平时,我们都比较重视让孩子们学会知识、培养能力、积累活动经验、掌握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接受数学教育……但很少追问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教育终点是什么?在起点和终点之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是我们到哪就把孩子领到哪?还是孩子们去哪我们跟到哪呢?再或是我们和孩子一起向着“那个地方”追寻?
梦追师“星”的经历告诉我:答案就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