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巡游清风岭
文/郑文革 图/田润丰 编辑/云枫
邻居们让我选择假期出游的景点,我颇有些犯难:家里有两个读高中的孩子,为了及时照顾他们,不能去太远的地方,而附近的景点又都去过了,真是让我很难抉择。
正在冥思苦想中,得知辽宁省朝阳县清风岭景区正举办丁香花摄影大赛,茅塞顿开。穿越绿树丛林,赏丁香花,邂逅奇石流泉,那种感觉肯定很美。记得和邻居们去清风岭,还是8年前的国庆节。那时,电视剧《中国地》还没有拍摄,纯是原生态的自然风光。而《中国地》拍摄后,清风岭集自然、人文、红色旅游于一体,让人踏景寻幽,心旷神怡;抚今追昔,激情澎湃。于是决定:去清风岭中国地!当我将这一想法告知各位高邻,得到了邻居们的一致认可。欣喜之余,第一次去清风岭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2007年10月2日,我和15位邻居乘车前往清风岭。很巧的是,司机鲁师傅的老家就在清风岭所在地长在乡,对清风岭的地形、地貌和上下山路线特别熟悉,便自告奋勇给我们当起了向导。他说,顺便正好采集清风岭的野生茶叶——君梅茶。这让邻居感到很惊奇,因为我们都是第一次听说辽西还有野生的茶,从而更相信清风岭野生植物繁多确是名不虚传。
清风岭分西南和西北两个山岭,鲁师傅针对我们这些人的年龄和体质状况,选择让我们登西南岭。从流淌着涓涓细流的石路开始登山,有的路段用石块堆砌起来,石块略有松动,我不免胆怯,但鲁师傅说仅仅这几处不好走,越往上便没有什么险路,于是信心大增。如今,清风岭的上山小路都经过人工修筑,或石阶或水泥路,想来会让游人能更好地观景游玩了。
我是一个不喜欢登山的人,总觉得身体素质差,其实是娇气所致。那天,在邻居和鲁师傅的鼓励下,怀着忐忑的心情往山上走,竟被一路的风景迷醉。弯弯曲曲的羊肠小路两旁随处可见密密麻麻的树干、野草、落叶,头上浓密浅淡不断变换的树荫,还有树荫罅隙中透过的斑驳阳光,让人如置身在一幅动画中。我想到,多年前在清风岭这座崇山峻岭深处安营扎寨、招兵买马、占山为王、与日寇浴血拼杀而保留了东北唯一一块“中国地”的、具有传奇和神秘色彩的历史人物“王老凿”;想到仙风道骨、鹤发童颜,仙逝后尸骨埋在半山腰沐风饮泉、望日接月、施道布善于天下的清风道长;想到传说中的两条恩恩爱爱、不离不弃总也双双出现在林中的一对蟒蛇,它们经过清风岭近千种树木的滋养,经过多少年灵泉神露的滋润,有古寺暮鼓晨钟的陪伴,有诸佛众神的庇护,它们会不会修炼到白娘子与小青那样的境界,常常幻化成一对衣袂飘飘的俊男美女在这峰峦叠嶂、古木参天、月明风清的大山深处的世外桃源过着凡人的日子?如果真是这样,他们会是多么令人艳羡的一对神仙眷侣?就这样,我一边气喘嘘嘘地登山,一边遐想,看过坛子洞,拜别八戒石,采摘着各种山果,很顺利地到达了山顶。
山高人为峰。站在清风岭的山顶,远看层峦叠嶂,怪石嶙峋,树木繁茂。抬望眼,蓝天一碧如洗,一行行南飞的雁阵掠过,给清风岭增添了诗情与画意。面对此情此景,邻居们放开歌喉,《谁不说俺家乡好》、《歌唱祖国》的歌声响彻山谷,久久在这片神奇的“中国地”上回荡……
借一缕清风,揣一轮心的明月,道一声“再见”,结束了我和邻居们的第一次清风岭之行。《中国地》电视剧拍摄后,我曾两次和同事在“七一”党的生日来到清风岭,但都没有登山。拍摄电视剧时所建的农舍、粮仓、炮楼,传统的石碾、纺车、马槽等,给这座千姿百态、奇峻秀美的山川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赋予了它英雄的风采。
我想,八年后和邻居们来清风岭故地重游,不仅会领略到清风岭的别样风采,也会有另一番振奋人心的感受吧!
小链接:
郑文革,笔名:格格,1966年生于辽宁省凌源市青龙河畔,会计师,辽宁省散文协会会员,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多年从事文秘和宣传工作,现任朝阳县交通局党委办公室主任,2009年荣获朝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3年荣获朝阳市“三八”红旗手称号。工作之余,喜欢写自己的心情文字,其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多次在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有多篇在《文学月刊》、《辽西文学》、《作家天地》、《燕都文艺》、《塞外风》等发表,散文《金灿灿的粘豆包》收录在中国公路文集《信风2009》,散文《又见桃花开》收录在中国公路文集《家是梦里的桃花源》首篇。有诗歌、散文、评论收录在《朝阳新世纪诗歌选》、《朝阳新世纪散文选》、《朝阳新世纪文学评论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