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朝阳散文沙龙原创作品
黄河阵:盘桓在民间的夙愿和欢乐
文化信使/袁海胜 编辑/雅贤
辽西民间的习俗,包括娱乐性的如黄河阵总是与人类冥冥之中的愿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黄河阵是远古走来的使节,华丽的长袍上星汉灿烂,五彩缤纷,但目光游离。巡视人间或被人间巡视颇费周折。
黄河阵阵法的玄妙,环环相扣、曲直交错,古时曾让姜子牙伐纣时受阻,求助于授业老师元始天尊才得以脱困。黄河阵流传至今,早已脱下战袍,变成纯粹的民间娱乐项目,保留了阵法的种种玄妙和无穷的乐趣。
黄河阵也是灯火的舞台,这个舞台延续数百年,灯火照亮了民俗文化长廊。老百姓用多姿多彩的灯火把积攒在骨子里的、对生活的美好祈盼一点点释放出来,像糖一样在人们的视觉感官及情绪中化开。黄河阵说是一种娱乐,还不如说是老百姓用这种方式做一次更深远的精神旅行。在通往春天的路上,祈盼幸福,享受欢乐。
人们在快乐的同时难免有一丝担忧——收成、健康、生活及生存空间——黄河阵阵门一侧,供奉着灯神娘娘(也有说是“三宵娘娘”),人们虔诚地焚香烧纸,悄悄地把一些愿望说给她听。民心中,灯神娘娘慈善如自家的老人,展颌微笑,赐光明于人间,庇佑四方。老百姓善良的想法像滴灌一样,无时不融入民俗文化,让你观(主要是感觉)之即亲又近。
正月十六去朝阳县西五家乡新地村看黄河阵,这个时间属民间传统灯节,一路上彩灯闪烁,像星星争相下凡人间。车上的人,其中有品儿,认为挂满彩灯的人家,内心一定装满喜庆和欢乐。公众说法就是“乐观”。保持一个好心态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尤其现在,越来越不容易。
房子的主人把彩灯分层次挂在房檐周围,灯光跳跃,扑朔迷离,进与退步伐协调,像训练有素的士兵。灯光乱而统一,就是哲学。老百姓不管这事儿,好看就行。灯光闪烁确实能让人无原由兴奋,像现在孩子玩得QQ炫舞。诙谐处是把自己家打扮得像联欢会礼堂,人类对喜庆氛围具有先天的偏爱。
活动发起者周姐年过五十,她是散文沙龙创建人,从不轻易驾车外出。品儿说,周姐在爱好面前勇于担当(原话想不起来了,就是这个意思)。为了对文字的追求,周姐忽略所有驾车外出的风险,包括在乡下夜路行驶的风险。爱好是潜藏身体深处的一股勇气,总在抉择的关键时刻喷发。我突然想到文字在人类性情中的贯通性和凝聚力。生活中一群毫不相干的人,在文字的熏陶下,走到一起,是所有缘分中极具理智的一种。
车窗外,光线撤退迅速,月亮还没升上来,像天上落下帷幕。应该暗下来了。但灯光打乱了天意,把夜色搅拌成迷彩状态。这些不足以引起车里人关注,我们的话题离不开黄河阵。车里只有我在小时候见过黄河阵,其他人只能在我支离破碎地介绍中想象。我们无意间闯入写作的一个状态,如我,极尽其力地描述黄河阵,有些情节在脑海里飘浮不定,记忆力不好,搞不清是真实的还是我想象出来的。词汇匮乏或者说是描述能力匮乏,致使某环节踟蹰不前,虽然我很认真,鼻子尖微汗。而听者,像挑水果似的在我描述的过程中捡拾有用的东西,并以此为基础完成想象。双方都很用心,至少,在没看到黄河阵之前,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有了一座最贴近自己创意的黄河阵。
夜空依旧是青花瓷般的蓝,星星一颗挤着一颗,在月亮没出来之前,着急把自己的光传递给人间。而人类无暇顾及,人们的眼球被一片火红的大灯笼吸引,黄河阵的盛大场面在眼前展开。阵,是用成年人小拇指粗细的竹杆扎成,比我小时候的高级。那时的营盘是用秫秸扎成。阵内每五尺有一盏灯,灯碗是玉米面或高粱面做成,里面放豆油或葵花籽油,棉花搓成的焾儿,外罩彩纸,什么颜色的纸就是什么颜色的灯。天黑时点燃,色彩纷呈,九曲连环,十分壮观。现在纸灯下面加了串连的电彩灯,增加了光的强度,有了现代风格。
黄河阵有“跑黄河”、“黄河九曲灯”、“转九曲”、“九曲黄河阵”、“九曲黄河灯”各种叫法。沿用公文方式,主题词是“跑、转、灯”。明朝刘侗《帝京景物略》记载:“乡人缚秫秸作棚,周悬杂灯,地广二亩、门经曲黠,藏之四里,入者迷不得经,既久,迷不出,曰‘九曲黄河灯’也。”可见黄河阵习俗源远流长。
民间的黄河阵因财力物力所困,往往化繁为简。新地是个自然村,黄河阵只有12连城,而最大的黄河阵有24连城。城,乃城池的意思。在约2亩的地面上,摆下黄河阵。12连城虽说规模小一点,当地人的热情和规模小不小没关系,包括我们的热情,也不在乎黄河阵是12连城还是N连城。快乐的释放需要场所,像城里的歌厅。当然,从气场上黄河阵要比歌厅庄重的多。村民组成秧歌队在锣鼓声中,在红红火火的大阵里扭得欢势。阵里是九曲连环的秘道,约1.5公里,供人巡游。传统习俗是跑。“跑黄河”在民间是寓含祈福意向的娱乐方式,其中有“跑百病”的说法。黄河阵里跑一跑,百病全消,一身轻松。跑吧,折返回旋,我多少有点头晕,可心里头乐。途中,看到几位少男少女停下来,互相用目光说话。我和世昌都懂,假装没看见。作家路遥说“人们在生活中常常有一种没有语言的语言。”(《平凡的世界》)高手说话就是厉害,一下子就切中要害。接着跑,心里惦记着生活里的一些甜蜜的事儿,默默许愿,包括写出自己满意的文章。黄河阵蕴藏着福、禄、寿、喜、富、安、康、祥、顺的瑞气。每一处都洋溢着祥和。来往的人,有村民,也有像我一样从城里特意赶过来的人,衣着光鲜(刚过完年),心里揣着各自的愿望。祥和之气,民之所求,人类与一个浅显的道理相遇时,不分彼此,只有快乐的参与。
黄河阵还有一个好玩的民间习俗,就是“抱灯”。久婚不孕的夫妇,会托人去“抱灯”,这也是黄河阵的主要功能和善举。传说红灯主生男孩,绿灯主生女孩,这要看夫妇的意愿。受委托的抱灯人先到阵中央的主灯杆下取灯,当然要与看灯人交涉,譬如孝敬看灯人打酒钱,把灯碗加足油。再到灯神娘娘神位前上香、磕头,留下香资后,把灯小心翼翼地送到缺少子女的夫妇家,门前高呼“送小子(丫头)来了!”夫妇忙迎出,抱灯人将灯放在灶王爷牌位前,领夫妇二人跪拜,然后将灯交给女方,女方坐在门坎上面朝里将灯吃掉(特制的面灯,对身体无害。)之后夫妇二人给抱灯人一些钱表示感谢。整套仪式下来,隆重、严谨、敬畏、神秘、虔诚。
习俗是埋在岁月土壤里的种子,有时盛开鲜花,结出果实;习俗的另一样美好是让人在绝望时心里萌发希望,像荒芜的原野上冒出点点绿色;习俗有时也是一种纯净的文化(精神)遗产,或是一坛尘封多年的老酒;更多时候,民间的善意在喜闻乐见的习俗活动中像种子一样播散到人们的心田里。
关于习俗灵验的传说,只存在民心民间,没有经过科学考证(也考证不了)。做为后人,我们只有珍惜,用平常心态、理性思维去理解,去接受,不必以“迷信”一辞妄加论断。
黄河阵属于民间,只有脚踏黄土的农民,才能更深刻地了解黄河阵带给人们的希望和快乐,只有他们才能阐释像土壤一样深厚的民俗文化的根系和精髓。黄河阵,也凝聚了数百代人的智慧,从远古时期带有杀伐、血腥的阵法,演变到今天充满喜庆祥和的娱乐项目,这里面究竟发生了多少故事是无法说清的,但人心向善却是显而易见的。看到红火热闹的黄河阵,谁会想到数百年前的金戈铁马、血雨腥风?化敌为友,化干戈为玉帛都是件美好的事,应该像爱情或写散文一样受到人类热崇。人性的转变,里面有大学问,也是大文章。
小链接:
袁海胜,辽宁朝阳县人,业余写作者。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散文协会会员,朝阳散文沙龙成员,朝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员工。出版散文集《月色河边》、《永不锈蚀的钥匙》、《春天鼓掌》。在《人民日报》、《福建文学》、《延安文学》、《芒种》、《鸭绿江》、《散文百家》、《中国文学》、《中国校园文学》、《青海》、《辽宁散文》、《白塔湖文学》、《佛山文艺》、《辽宁日报》、《红海滩》等报刊发表过作品,在《今日朝阳网》网络媒体发表过多篇作品。座右铭:进入一种文字的修炼,生活才算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