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日朝阳网》特别推荐他站在历史文化的高山之巅——张杰与《红山女神》梁海暄 张杰同志的新著——洋洋80万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红山女
《今日朝阳网》特别推荐
他站在历史文化的高山之巅
——张杰与《红山女神》
梁海暄
他站在历史文化的高山之巅
——张杰与《红山女神》
梁海暄
张杰同志的新著——洋洋80万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红山女神》,历经10个寒暑的辛勤耕耘,终于面世。我作为本书的总策划和责任编辑,不仅由衷地感到高兴,而且肩头上仿佛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轻松许多。身为父母,谁都会十分珍爱自己的子女,《红山女神》就是残疾人作家张杰同志的一个宠儿,他和我们一样不仅感到骄傲,而且十分自豪。
长篇小说《红山女神》的出版是朝阳市政治文化生活中和朝阳文坛上一个了不起的大事件。作家用现代语言,生动地展现出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和文化壮美画卷,把距今5500年前至8000年的古国历史和红山人的生活图景形象地呈现给广大读者,这是对红山文化的艺术诠释。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红山女神》必将占有重要的地位。《红山女神》是第一部描写史前文化和先人们生活与创造的文学作品;是第一个用章回体的写作方法,塑造出“红山女神”这一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张杰同志开创了用文学艺术形象打造红山文化品牌的先河;是第一个冲破传统思维方式,用长篇小说这一艺术样式,填补了“红山文化”考古研究和“红山文化”学术研究的空白。同时,小说还创造性地对红山文化进行了卓有成效地继承和传承;也为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拓宽了宣传渠道。实践再一次证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因此,《红山女神》的出版发行,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
张杰同志不是专业作家,也不是考古和历史工作者。病休前,他是朝阳市第一建筑公司党委宣传部长,他没有读过多少书,文化层次不是很高,客观地说,他是一个小人物。但是,张杰同志却站在历史文化的高山之巅,鸟瞰“红山文化”和大千世界。张杰同志为我们提供的不仅是几十万字的作品,他顽强的创作精神奋发有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意志令人敬佩,值得大家学习与效仿。张杰同志身患 5 种严重疾患,在贫病交加时,他躺在病床上谋划自已的有生之年。是“红山文化”激励着他,鼓舞着他,象战鼓催征,张杰同志勃然奋起,决心要为宣传“红山文化”,为第二故乡繁荣昌盛,贡献毕生的精力,直至宝贵的生命。张杰同志以崭新的人生态度,傲视困难,他拖着病残之躯,如醉如痴地投入对“红山文化”的考察、采访和研究、宣传中来。他步履匆匆,用两年多时间,北上赤峰,西进凌源、建平,东到阜新、北镇、岫岩,南下锦州、葫芦岛,到红山文化的遗存区域,实地调查研究,采访考古和学术工作者,他几进王冬力的德辅博物馆,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埋头于陋室,进行艰苦地构思、写作、修改,笔耕不辍,仅写废的油笔就有二千多支。在创作的关键时刻,他因病又四次住院,两次手术,他咬紧牙关,坚持不懈,与生命赛跑,文中许多章节,都是在病塌上完成的。张杰前后历经10年,30易其稿,从20万字,50万字到80万字三阶段使长篇小说《红山女神》这部力作得以问世。为中华民族献上了一部划时代的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小说《红山女神》是对“红山文化”的艺术演绎,是对我国长篇小说的传统形式——章回体的一次深入学习、借鉴和继承。在创作实践中,作家张杰严格按照“红山文化”的分布区,西至永定河,北至西拉木伦河,东到辽河,南达渤海,展开作品的飞翔翅膀。小说中着力表现的玉猪族部落,来自北京周口店,把中华民族的繁衍和生生不息紧密地连接起来。在万里大迁徙中,古人从燕山出发,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翻越努鲁儿虎山,跨滦河,过承德,经坝上草原,涉过西拉木伦河,到赤峰红山;后来,又折返南下,过老哈河、西牤牛河,抵达太阳山(即牛河梁)。作品对青龙河、大凌河、老虎山、罗卜沟、闾山、阜新、查海、岫岩、笔架山、渤海等地都有涉猎。张杰严格遵循写人物、写故事、写事件的原则,以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为蓝本,把握一回叙述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段落,使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打伏笔,运用倒叙、插叙等写法。传统的章回体写作方法,使小说段落整齐,眉目清楚,又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小说选用双标题,对仗对偶,调动词家、诗人的积极性,每一回都配之以诗词,使作品语言更生动,故事更鲜活,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小说中着力塑造的主人公红山女神形象,有其诞生、成功的复杂经历和背景,并不是她一降生就成为“神”的。作品从红山女降生时写起,在处理同其它部落间的矛盾中,在带领族人同恶劣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环境和野兽的斗争中,以及农耕、制陶、造币、酿酒婚丧嫁娶、生儿育女、物品交易等等生产活动、人员交往中,一步步走来,走向成长、成才、成功、成熟,直至顶天立地。给读者一个真实的“红山女神”形象。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发现,女神庙、祭坛、积石冢、女神头像、玉猪龙等的发现和挖掘,把中华的文明史提前了1500多年,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新曙光。小说作为对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绘去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类活动为基本特征的文学样式,不受时间、空间和真人真事的限制,可以借助于虚构和想象,兼用人物的语言和叙述人的语言,运用叙述和描写等各种表现手法,多方面地深入细致地刻画各种各样人物的性格,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充分展示社会生活和时代特征。小说《红山女神》的写作,正是基于这一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所展示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生产力虽然十分低下,但工业文明已有萌芽,例如制陶、制玉、酿酒、麻织等等;农耕文明也已兴起,例如五谷的种植、狩猎、捕鱼,小说中所写的粪肥的发现使用,马粪包治伤的运用等,这些民事活动和民间习俗,至今仍是百姓们所熟知的。许多看起来十分平常,但都是远古文明的起源和起步。这些都是作者根据采访与考古所获得的灵感和激情生发出来的,许多故事和情节都是源于出土文物的遗存,经过作者大胆的合理的想象,才昭然于纸上,因此,现代人读起来如入其境,如闻其声,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是《红山女神》又一大特色。
作者匠心独具,小说在处理部落间的冲突、纷争、矛盾时,紧紧抓住“中华大家庭和谐共荣”这一主题,说服、教育、宽以待人、热情助人以及赠物等善举、联姻等方式,避免投人武力,化干戈为玉帛,从根本上减少血腥的战争和厮杀。篇尾以56个部落友好相处,共谋发展,象征和昭示中华大家庭56个民族一家亲的感人场景。小说的张力就在于让读者产生联想和共鸣。这是她展示出来的作者宽广的胸襟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一部作品即使再好,也有遗憾之处。回眸小说《红山女神》,对红山人生活地域、环境的描写,对一些人物的个性化描写,都还需要着笔。譬如语言问题,有些方言的运用,年轻读者读起来很生疏,不如改为普通话。所有这些都留作小说再版时,仔细地加以推敲、修改吧!
(本网声明:本文内容只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