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日朝阳网》独家推出盘古开天与云蒙山天宫星相阵图探秘六、大禹治水——云蒙山远古文化探秘(之六)雷艳华 中国远古时期的文化,其
《今日朝阳网》独家推出
盘古开天与云蒙山“天宫星相阵图”探秘
六、大禹治水——云蒙山远古文化探秘(之六)
雷艳华
盘古开天与云蒙山“天宫星相阵图”探秘
六、大禹治水——云蒙山远古文化探秘(之六)
雷艳华
中国远古时期的文化,其核心就是“阴阳五行八卦”。可以说“阴阳五行八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是远古时期天文、历数、医学的基础。天有“五星”,地有“五行”,人有“五脏”,气有“五气”、味有“五味”、音有“五音”、色有“五色”。后人研究远古时期的文化之所以扑朔迷离、众说纷坛,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一旦找到这个“根基”并抓住它,许多疑问都将迎刃而解。
“大禹治水”治的不仅仅是水,同时还治理着地方,引导当地百姓的农业生产。如果洪水连续泛滥多年,那么这个地方肯定已没有人烟了,治与不治已没有分别。“水”在五行中代表的是北方,应该说大禹治水治的是北方和北方之水,在治水患的同时,指导人们恢复农耕,兴修水利,使农业生产得到更大的发展,这点与孔子评价禹时所说的“尽力乎沟洫”相一致。正因为他这些功绩得到人们的颂扬,树立起威望,才会得到舜的重用,最终,把王位也“禅让”给他。
大禹治水成功的关键是“河图”——云蒙山“中国地图”——即伏羲“先天八卦图”、神农“连山图”、黄帝“归藏图”三图合和为一的“三坟”合图,“河”即“合”。可以说大禹治理的正是以云蒙山为中心的周围广大地区。这也是后人传说大禹得到河伯献的“河图”,从而治理了水患的根源。至今云蒙山西面的一处丛岭崖壁上,还留有大禹治水时在山上居住所挖开的洞穴,洞穴顶上的一块巨石状如黑熊,其前方的山岭也状如黑熊,一块巨石在岭后谷中突兀裂开,正因此才有后来的“禹化黑熊”、“启母石”等诸多传说,如《淮南子》所载:“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应该说远古时期的地名和我们今天的地名已大不相同,如果单纯根据古地名去对应今天的地名,无疑于按图索骥,南辕北辙。在云蒙山北面的石林中,一柱巨石高耸于周围石海,如擎天玉柱,又如定海神针,也正因此,后人才流传有大禹治水时得到一块测量海水深浅的神铁——“定海神针”,并把它进一步神话为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在《卦神演义》与《西游记》中大显神威。石林东边一道石岭即是当年大禹治水时留下的“禹导积石山”,一方方巨型岩石平铺在山坡上,构成一道高高的石坝,这些平滑的岩石历经数千年沧海桑田的变幻,如今已深深嵌在坡体中。整座石坝从山顶向下倾斜,如同瀑布奔涌而下,形成独特的石头瀑布奇观。山顶上耸立着一些奇形怪状的巨石,呈狮、虎形状,威风凛凛,镇着远古时的洪水之灾。而从侧方看,岭上巨石群构成人头形状,如同当年治水的禹公,在山巅仰天长啸,那一道道石瀑,就铺展成了禹王振翅的羽衣。
神农、黄帝时代已进入父系氏族时期,此时母系氏族的影响力依旧存在,男女平等。由黄帝所开创的盛世一直传至尧、舜,经过这一短暂的“民主共和时代”的过渡,到禹时,母系氏族的影响力已近式微,父系氏族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所谓“鲧腹生禹”、“启母石”之说,正说明女性在当时的无地位。《乾坤易》即这一时期的产物,正是大禹所创,其卦以象征“天”的“乾卦”为首卦,为后来周文王推演《周易》打下了基础。也正因此,禹被后来的道教奉为“紫庭真人”。以“乾卦”为首卦,也反映出“天尊地卑”、“男尊女卑”、“君尊臣卑”的等级思想已开始萌芽,中国也开始由氏族部落联盟的民主禅让社会进入权利等级的奴隶制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