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独家推出
盘古开天与云蒙山“天宫星相阵图”探秘
精卫填海(西宫咸池)——云蒙山远古文化探秘(之十八)
雷艳华
“精卫填海”典出《山海经》,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有名,也是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说的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被海水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常衔西山木石,投到海里,一心要把东海填平的故事。按《山海经》记载:“又北二百里,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神农氏“以火德王”,故被称为“炎帝”。伏羲氏“首德于木”,“以木德王”,这个“木”指的即是五星中的“木星”,也指五行中的“木”。神农氏继伏羲氏而王天下,他的“以火德王”中的“火”指的应是五星中的“火星”,也指五行中的“火”,而非燧人氏“钻木取火”中的“雷击之火”。“火星”古名“荧惑”,以其红光荧荧似火而得名,火星在天上的运动,时而由西往东,时而由东往西,很迷惑人,故名荧惑。而在五行中,南方属火,色赤,故炎帝也被称为“赤帝”、“南方赤帝”。《淮南子·天文训》载:“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其神为荧惑,其兽朱鸟,其音徵,其日丙丁。”“其兽朱鸟”说的即是南方七宿的“南朱雀”。应该说火星与火飘忽不定的特性很符合炎帝神农氏的性格,后人因炎帝好战,神农却敢于尝百草拯救百姓于疾病,而把他说成是两个人是没有道理的;黄帝何尝不好战,史书记载黄帝“且战且学仙”,战是为了生存,仁慈是对百姓。
传说炎帝“牛首人身,头上有角”,实际指的即是炎帝神农氏制耒耜,种五谷,教百姓耕作,使百姓得以丰衣足食,因此被奉为“农皇”之神。神农在伏羲先天八卦的基础上,首次演绎出《连山易》六十四卦,其卦以象征“山”的“艮卦”为首卦,因此又被称为“连山氏”、“列(烈)山氏”。至此或许我们就能明白,云蒙山“伏羲先天八卦图”上的“老子青牛”形象最早指的应是骑着青牛执掌稼穑的“农皇”——炎帝神农氏,后因“老子”亦骑青牛,故又成了老子的指称;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即出于神农氏炼百草之药的“神农鼎”。神话中所谓的“精卫鸟”也叫“帝女雀”,指的正是云蒙山“中国地图”——伏羲“先天八卦图”四象中的“南朱雀”——“凤凰”。“凤凰”口衔一段木枝,旁边即是“八卦图”巨大积石群,后人不解其意,故把口叼木石的“凤凰”,说成是被东海之水溺死的炎帝少女精魂化成,以期复仇。这种解释虽然不切实际,确是极其形象。
在“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背后隐藏的一个事实是“填东海”,但填东海的人不是精卫鸟,而是大禹和大禹的父亲鲧。炎帝和精卫(朱雀)在四方位中代表的是南方,西方木石,东海,说明故事的起源地是北方。在五行中,北方代表的恰是水。应该说远古时期女娲治水的水和之后鲧与大禹治水的水皆是北方之水,而非黄河之水,若黄河之水连续泛滥九年,哪怕三年,其两岸根本已无法生存,早已是荒无人烟。北方之水又何以会泛滥?其真正的原因恰是因为云蒙山正是东海口,当海水倒灌,便引发洪灾。在云蒙山地区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云蒙山下面就是海洋,云蒙山就是东海口,所以不能挖,一挖就会江海泛滥。这样的说法产生于什么时期,没有人知道,听的人半信半疑,但就是没有人敢真的挖下去试一试,可见其流传至久,影响至深。云蒙山满山遍谷皆呈现一种“浮石”地貌,据专家称,这种裸露于地表的“浮石”能达十五米之厚。这种浮石地貌在以丘陵地貌为主的朝阳及辽西广大地区是极其罕见的,百姓开山采石,皆在周围别的山体中开采,这些就裸露于地表的浮石却没有人取一块,可见百姓对云蒙山就是东海口,其下就是海洋的说法深信不疑。这些“浮石”大小厚薄不一,但分布很有序,极其巨大的石块多分布于山顶、各条岭上及“中国地图”下面谷中,中等巨石多分布在两侧外谷山坡上,而薄瓦片形的则主要分布在两则内谷山坡上,这些石头组合成各种符号和形像,它们真正所表达的涵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破解。
云蒙山常年多云雾,尤其是在晴朗的夜晚,月光或星光下,经常会看见山顶突然被一圈云雾缭绕,而夜空中并没有一丝儿云彩,说明这些云雾是从地下冒出升起的。如果遇到阴天,看别处雾气只薄薄一层,似有非有,而云蒙山上则雾起云涌,连绵如翻江之水倒海之浪,其气势直令人震憾。这说明其下埋藏着极深的水气。当地气上涌,水气也随之上升。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是,云蒙山上以紫椴、暴马丁香、蒙古栎、糠椴、大果榆、花曲柳等为主的高大乔木皆分布在六百至八百多米高的山顶周围,而以紫丁香、毛榛子、虎榛子、绣线菊、大花溲疏、映红杜鹃等为主的灌木多分布在山体中下部区域,这种“乔木在上灌木在下”的分布特点在辽西地区也是极罕见的。2009年从初夏到立秋,朝阳及辽西遇到50年未有的特大干旱,大多地区的玉米只长到膝盖高就已焦干枯黄,而云蒙山下各沟谷坡地上的玉米竟然还结了玉米穗,简直是一个奇迹。由于这次大旱,地表的草未到秋天多半已枯干,树木的根系虽深,但大多地区树木的叶子在初秋就已蜷曲枯落,果树结的果实个极小;而云蒙山八百多米高山顶上的高大乔木却依旧葱茏繁茂,谷中坡地上的苹果树、梨树、枣树等结的果实个大色鲜,甘甜可口,未见一点儿干旱之象,这不能不说又是一个奇迹。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奇迹,这些事实说明云蒙山下地气直通海洋,民国十九年《朝阳县志》中记载的“山的西面有水洞,”“水汔日日蒸发为云帽,”可以说这个水洞正是传说中的东海口——是古“咸池”,也即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瑶池金母”的“瑶池”。县志记载的“相传神女修道之所”中的神女即是“西王母”——女娲,道教中“西王母”的形象正是来源于补天的“女娲”,“东王公”(也称东木公)的形象则来源于“以木德王”的“东方青帝”伏羲,而“中央玉帝”的形象正是来源于“以土德王”的轩辕黄帝。“咸池”位于云蒙山“中国地图”——伏羲“先天八卦图”的正西方,其旁边就是代表“月宫”的“三足石金蟾”,其岭上就是“四象”中“西白虎”的“石虎”雕像。在阴阳上,东方为阳,西方为阴;在五行中,西方属金,这是西王母——女娲——被称为“瑶池金母”的缘由。女娲的时代正是由于海水倒灌,引发“咸池”——这个“东海口”洪水泛滥,女娲也正因治水之功被奉为“娲皇”、“女娲娘娘”。到尧帝时,又发生海水倒灌的现象,导致咸池——东海口再次洪水泛滥成灾。所谓“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的“息壤”,正是“巨石龟”与“元”字和“风洞”所构成的“龟息”与“元气”周围的土石。而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堙”与“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的“堙”皆是“填塞”之意,鲧所以治水失败,就是因为海水倒灌时所喷发的洪水气势极其凶猛,光“填塞”不但无法堵住洪水之口,反而使水势更猛,导致水灾更严重,所以“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而大禹同样用“息壤”“布土”以堙洪水,但他不只是堵,同时开山疏导洪水四散,并修水渠把这些四散的洪水引进水渠中灌溉周围的农田,变水灾为水利,所以能“定九州”。也正是由于鲧和大禹为堵住东海口——“以堙洪水”,使远古时期这座巨大的“咸池”之渊——西王母的“瑶池”,堆满了岩石,变成了后来县志记载中的一个“水洞”。
《淮南子·天文训》载:“日出于砀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其中的“咸池”正是指云蒙山远古时期的这座“咸池”之渊,意思是说太阳在山谷间将出未出时,天光之影透过谷顶的扶桑树枝倒映在咸池中,这叫晨明;而不是说太阳出来了,又下到咸池中洗个澡,再升起来到天上,拂过扶桑枝才叫晨明。云蒙山上的这种白色石头,到处都是,不用敲击,人走在上面,就能发出或清越或沉浑的黄钟大吕之音,这也是黄帝之所以制出五音,并把曲名定为“咸池”的缘起之所在。而《少年包青天》III中的童谣几乎正是云蒙山上“石龙”、“石虎”与“咸池”形象的写照:“玉山龙,带水虎,朝光会,天芒见!下咸池,杀灭殃。”四象中的“东青龙”、“西白虎”,在阴阳五行中,则是龙为阳,生于离,离属火,虎为阴,生于坎,坎属水,故有“龙从火里出,虎向水边生”之说。
“咸池”一词最早是主五谷的星,主秋季,《淮南子·天文训》云:“咸池者,水鱼之囿也。”古语云“在天为象,在地为形”。云蒙山“中国地图”——伏羲“先天八卦图”的左边是“石鱼”巨大积石群,其高度与“中国地图”高度相仿,鱼头偏向上,一条长侧鳍摆向北方,分叉的长鱼尾甩向南侧的“中国地图”——“三足金鸡”的口边。当地民间传说的“金鸡叼鲤鱼”指的即是此。这尊“巨石鱼”积石群整体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再次展现了远古时期人类的聪明与智慧。应该说这不是一条普通的鲤鱼,其两侧鳍犹如两只翅膀,嘴边有长长的龙须,是一条典型的“龙鱼”或“龙鲤”。《山海经·海外西经》写“轩辕之国”时记载:“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鲤)。一曰鰕。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应该说《山海经》中所描写的龙鱼正是云蒙山这只龙鱼,其位置也是“陵居”,且“在其北”。按“伏羲先天八卦”左东右西的方位,“石龙鱼”位于东方,鱼代表的是“水”,“三足金鸡”代表的是“太阳”,体现的正是《淮南子·天文篇》中所说“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及“咸池者,水鱼之囿也”之象。而按“文王后天八卦”左西右东的方位,则“石鱼龙”所在的方位是西,其代表的正是“坎卦”是水,“凤凰”位于东,代表的是“日”是“离卦”是“火”。正因为“鱼”的形象本身就代表着水,“石鱼龙”后来就被看成是“龙生九子”中的“螭吻”。螭吻即鱼形的龙,也叫鸱吻、鸱尾、好望等,后人传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能喷浪降雨,可以用来厌辟火灾,即渊源于此。
云蒙山这条“石龙鱼”和它上面那一长长条的“飞鸟”积石群合在一起,构成的正是“元”字巨大积石群,代表着盘古、伏羲和轩辕黄帝。按伏羲先天八卦,“四象”分别是:“东宫苍龙(石龙)、南宫朱雀(凤凰)、西宫白虎(石虎)、北宫玄武(石蛇龟)”。而按文王后天八卦方位,“石龙鱼”和“石飞鸟”则构成为“西宫咸池”,如《史记·天宫书》载:“东宫苍龙、南方朱鸟、西宫咸池、北宫玄武。”在这里的不是“西宫白虎”,而是“西宫咸池”,就是因为它是按后天八卦而言的。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注:“咸池三星,在五车中,天潢南,鱼鸟之所託也。”其所谓的“鱼鸟之所託也”正是缘于云蒙山上“石鱼龙”与“石飞鸟”组成的“西宫咸池”之象;也是神话传说“鲤鱼跳龙门”的源迹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