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与云蒙山“天宫星相阵图”探秘系列篇

摘要:《今日朝阳网》独家推出盘古开天与云蒙山天宫星相阵图探秘石莲花(石椅)——云蒙山远古文化探秘(之二十)雷艳华  在云蒙山众多的积石群

《今日朝阳网》独家推出
盘古开天与云蒙山“天宫星相阵图”探秘
石莲花(石椅)——云蒙山远古文化探秘(之二十)
雷艳华

  在云蒙山众多的积石群中,除“伏羲先天八卦图”、“北斗七星”、“北极星”、“南斗六星”、“太白金星”、“四象四灵”、“三垣二十八宿”等之外,“石莲花”与“石椅”积石群亦是其一大特色。在“莲花谷”的岭上,两座毗邻的积石群辟裂成两朵莲花之形,且莲花芯儿上有小巧的石座,与花瓣一起构成坐椅;这两朵石莲花的旁边是“石椅(将军椅)”、“石海狮”、“石熊”等系列积石群。除这两座“石莲花”外,“太上老君”、“弥勒菩萨”、“南海观音”、“石麒麟”、“石虎”等积石群下亦呈“莲花宝座”之形,而“石座”与“屏风状石椅”几乎到处都有。不仅石头,云蒙山上的树木也多呈莲花之形,从一个主根分蘖生出五六株或十几株的大树,从底部分开到树冠又抱合在一起,亭亭如荷,美如华冠。

  应该说这些积石群最早对应的可能依旧是天上的各个星座。佛教传入中国后,吸取了中国道教文化的精华,于是道教中的许多人物和圣物亦变成佛教的人物和圣物。如慈航道人变成观音菩萨,弥勒道人变为弥勒菩萨,文殊、普贤等道人变成文殊、普贤菩萨。而道家的吉祥莲花也成为佛家的吉祥莲花。云蒙山作为盘古开辟的远古天宫星相遗址,经女娲、伏羲、神农、黄帝、大禹、老子等几代人的继续建造与打磨,成为中国道教与道学的发源地,后来又成为佛教在中国的发祥地,应该说不是没有缘由的。朝阳的僧人“释昙无竭”是中国有史记载西天取经的第一人,比唐玄藏早207年,取回的梵文经书即观世音受记经,而民间文化的相互交流肯定要更早。按民国十九年《朝阳县志》关于云蒙山“相传,神女修道之所”的记载,朝阳“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红山女神像”可说正是来源于云蒙山修道的神女——“女娲”之形象,而其出土的大量玉器正是轩辕黄帝时期玉器盛行的证明。《山海经》“山经”部分也记载,远古时期人们对每座“山神”的祭祀礼仪中都用到玉器。笔者在对云蒙山的考察中,曾在一条山谷中拾到一枚“玉斧”形状的天然玛瑙玉石,其一端锋利如刀斧,其它几个侧面浑圆如楔形,可以推断正是这种天然形成的“玉斧”等玉器之形启发古人打磨石器作工具。

  作为女娲、黄帝、老子等修道之所的云蒙山——古昆仑山,蕴藏了如此丰厚的远古时期文明,何以后世竟无记载?问题的症结在于:一云蒙山——古昆仑山——最早作为女娲、黄帝修仙之所,后来成为众多隐士大贤的修道成仙之所,是人们心目中的圣山圣地,也即禁地,一般人是不能随便进出的。如《山海经·海内西经》所载:“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而贵如黄帝后裔的鲧想取点“石龟”旁边的“息壤”,也不得不“窃”。二是其地处偏僻,随着远古时期人类以狩猎为主的山陵丘居转为以耕种为主的平原之居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人口的增长,加上气候条件的影响——干旱与寒冷,使远古人类向南方平原地区的迁移不可避免。三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实际是焚各诸侯国的地方志,消灭地方历史,从此只能以秦历史为历史,而涉及天文、历法、医学、农耕等的书并未焚,这是秦始皇最聪明的地方,消除一个国家最好的办法就是消除它的历史——地方发展史!这可说是中国远古时期的历史断代的主要原因。四按《史记·大宛传》中记载:“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寘,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可见青海之有“昆仑”,实始于汉。可以说正是由于后人把所有的“河”都理解为“黄河”,使汉天子错误地断定黄河之源多玉石的山就是古昆仑山,这种历史的错误一直流传至今,正应了那句古语:“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历史有多少谬误皆是如此,令后人啼笑皆非,自汉朝以后关于昆仑的历史从此可以不必再看了。

  云蒙山伏羲“先天八卦图”虽然在世间多有流传,但多为后人之伪作,其讹误之处在所难免。“四象四灵四方神”之说在中国也并不流行,反倒是在朝鲜和日本受到极度重视,这与朝鲜和日本其祖先皆出于中国所谓的“夷人”有关。连作为“五帝”之一的“舜帝”都被视为“夷人”,可见中国人并不知自己真正的祖先是谁。如《孟子·离娄下》便说过:“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按《说文解字》,“夷”的意思是指“一人负弓”,所谓“夷人”,最早应是指北方以狩猎生活为主的远古时期人类总称——也即北方黄帝后裔的总称,以区别于迁往南方中原地带的炎帝之后裔。朝阳地区作为有史记载的古“孤竹”国,建于或命名于殷商之初,正是因为殷商是黄帝后裔,商朝流行黄帝以坤卦为首卦的《归藏易》,坤为母,故有“殷道亲亲”之说。而“孤竹国”作为黄帝的龙源盛地,可说是黄帝的直系后裔,故历经商周两朝皆得以保持封国为君的地位,直到后来成为“三燕”故都,一直是北方各民族杂居之地,而这些民族可以说皆是黄帝之后裔。史料载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分封得姓,也即各有自己的封地。先秦史书《竹书纪年》云:“伯夷、叔齐去隐于首阳山。或告伯夷叔齐曰:‘胤子在,父师在夷,奄孤竹而君之,以夹煽王烬,商可复也。’”伯夷、叔齐归隐的“首阳山”即在古孤竹国,今朝阳附近。“奄孤竹而君之”,说的即是让伯夷、叔齐与箕子合作取代孤竹国,以图恢复商朝。北魏置营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所辖之地均在今辽宁境内。到北燕时,朝阳被称为“龙城”。

  北燕第一代皇帝是高句丽人高云,其祖上即黄帝之曾孙“帝喾”高辛氏,都于“龙城”——今朝阳。朝阳在隋时被称为“柳城”,唐时又被称为“营州”,至今云蒙山上还保留有“高句丽人”——今称朝鲜族人——生活用的大量石器等遗迹。到唐朝时由于唐太宗“东征高句丽”,使朝阳地区的高句丽人继续北迁,云蒙山所蕴含的远古时期文化也被带往中国的更北方以及朝鲜和日本。“高句丽人”崇拜起源于中国的神物“三足乌”,把其当做最高权利的象征,吉林集安出土的高句丽古墓壁画中的“四灵”崇拜、伏羲与女娲图、神农图、燧人图、黄帝图、神仙、奇兽及莲花、火焰等图案,甚至朝鲜和日本“尚白”的传统,其源迹正是出于云蒙山的“中国地图”——“三足金乌”——也即伏羲“先天八卦图”及“四灵四象”、“石莲花”、“石兽”等白色积石建筑群。云蒙山上“望山石”碑刻中的“山”字倒写,这应与山上“北斗七星”是倒扣着的及伏羲“先天八卦图”是“易逆数”有关,或者说当年刻这三个碑字的人一定是读懂了云蒙山众多图像与符号的意义,知晓了山上这幅伏羲“先天八卦图”的秘密。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