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信使/雷艳华 编辑/赵盼
不知是不是受了西方文学的患惑,我总向往着自己能在一片有山有水的乡野筑一座大大的农庄。只有三层就足够的欧式楼房,楼前宽敞的草坪,花篱笆圈起的围墙,旁边与田野毗邻的地方最好有竖起的栅栏,构成我的跑马场。
实际上至今未止,我都没骑过马,甚至走近它抚摸一下亲近一下都未有过。这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家里没有马,村里多的是耕田种地的毛驴,但我连毛驴也没有骑过;另一方面主要是我的胆子不够大,我对马的喜爱很有点儿“叶公好龙”的意味。我怕马飞扬的蹄子,更怕它那双眼睛。我很少与马对视过。但在想象中那样一双清澈明亮又泪汪汪的眼睛总是引起我心底的不安和恐慌。我没有勇气与它们对视。我只在梦想中骑一匹枣红马飞驰过。实际上也未飞驰,是在梦中的黄昏,我骑着那匹枣红马缓缓行走在山道上。之后就醒了,枣红马消失了。我的前半生也只拥有过这样一匹枣红马。
喜欢马也与我从小的武侠梦有关。我一次次为书中那些头扎英雄巾,身披大氅,腰悬宝剑,胯下宝马的侠义之士所感动,幻想有一天自己也能束发披氅佩剑骑马纵横江湖,做一个飒爽英姿的女侠客。这样的梦想随着长大而怅然幻灭,便留下了不安定渴望一个人流浪的祸根。即便不能骑马佩剑,也要孤身仗义闯江湖。这在工业文明的现代是很可笑的。让人想起那个一身骑士装束用长矛挑战风车的堂吉诃德。我喜欢他那样顽冥不化的疯子。因为我不能放纵自己去疯。我讨厌城市的噪音,讨厌城市越建越高的楼,傲慢着无视人的存在,讨厌城市的虚假矫情,讨厌它的人潮如海,汹涌不息。在城市我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安宁,我想要的自由无阻适意的风。但我又向往城市。鄙弃它的同时又渴望看到它,因为城市也是精神建筑的高地。所有的文化、文明、思想、时尚都在这里汇聚,容纳,共通。我们离不开精神的滋养,尤其在巨大的物质构成的空虚之后,我们更需要精神的支撑。而城市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了这份重任。因此城市也值得我敬重。尽管它不可爱。
当我一个人站在黄昏的乡野,我渴望一匹整装待发的骏马走近我,让我骑上这匹骏马,向落日的方向狂奔,赶在日落之前一步,抵达落日的家。那该是一个多么宁谧而诗意的黄昏。我的枣红马就那样驮着我飞越过一道道被夕阳染红的木栅栏,在开满鲜花的乡野小径上,清脆的马蹄声嗒嗒响了三十年。
于是在如水的夜晚,我就侧耳倾听。公路上的马达渐渐变弱,变得不可捉摸;而另一种久远又亲切的马蹄音凌空而来,在寂静的夜晚马蹄嗒嗒,声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