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净 宁静 干净
——张琮松金粉隶篆作品赏析
文图/秦首先 编辑/雅贤
张琮松是一位严谨、勤奋的书法家,他在秉承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踏踏实实地耕耘。他主攻隶书,兼带小篆,尤擅金粉汉隶;他外师造化,守意修定,中得心源。“匀净、宁静、干净”构成了张琮松金粉隶书和金粉小篆的三大特色。细品他的书作,字字皆禅意,宛若走过红尘阡陌,修篱养菊,静观红鲤白莲·····
张棕松1957年生人,贵州苗族人,现定居北京石景山区。现为北京华夏艺术馆名誉主席,中央中直机关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理事、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会员、人民日报民生书画院副院长。作品曾参加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中日、中韩、中新书法交流展,国际书法邀请展,以及亚洲书法联展并多次获金奖,并获得”中国当代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其作品在海内外颇具影响,尤其是他的金粉隶书、小篆和指书,以其扎实的功力、磅礴的气势倍受青睐。作品被加载《中国海珍藏书法集》、《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等近百部国家出版的权威图书并被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及海内外多家博物馆、艺术馆、国际友人、多国政要所收藏。同时还出版有《张棕松书法选》、《天地一指》、《张琮松书前后出师表》、《张琮松书(千字文)、(金刚经)、(孙子兵法)碑拓全集》等专集和字帖,并在北京、贵州、广西、新加坡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
匀净平和,中正守一。张琮松恪守乐施向善,慈悲简静的生活准则,并将其融入书法创作之中。他的书法作品以尊重大众的欣赏习惯为创作根基,既不落世俗红尘,也不剑走偏锋。他尊崇“书为心学”,甘于寂寞,顿悟前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诚守望者。
他认为,书法就是心灵的写照,心不正则书不正。他在书法创作和经文抄录中,总会以一颗平常心去解读顿悟字句的内涵,理性架构作品布局,诠释传统书艺精髓。他的书法作品线条严肃而不拘泥,转折灵动而不张扬,布局匀称而不呆板,笔墨圆润而不臃肿,其一横一竖皆见佛理,一撇一捺皆有禅趣。譬如他的经典金粉隶书作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和《金刚经》,其书风稳健匀净,温温和雅,宽博大度。他的用笔均匀顺畅,横笔匀长,竖笔简短,波画明晰,撇捺内敛,张弛有度,蚕头燕尾朴茂厚重;其字结构紧凑,字字匀称,线条温润光滑,劲健骨感。他的经文作品拒绝飞白,结字和章法布白也极为均匀满实,处处彰显《曹全碑》、《乙瑛碑》气韵秀丽,正中寓欹,平和简静的印痕。
在这类隶书作品中,读者咋看完全是经典的传承,很难发现“大胆创新”,是中规中矩的东汉隶书风貌;其实细品会发现,他的书作末笔灵动飘逸,充满生机活力,精巧秀美中蕴含着慈善、包容与大度。他巧妙地用现代的审美意识渗透出传统笔墨情趣,把韵律、禅趣、佛理融入到作品之中。让工巧、秀丽的大众审美尽现丝丝禅机,在誊抄中净化超越,在品读中顿悟虚空。这正是张琮松金粉书法的高明之处:在不漏之中显禅机,在深藏之中传佛理。倍受虔诚的善男信女所推崇和敬仰,是造化至极的终极体现。他通过书作准确地诠释了“理事不二,贵在圆融”和“不着他求,尽由心造”的禅宗思想。
宁静宽博,移情于墨。书法是一种抽象的线条艺术,通过点横竖撇捺的变化造境升华,表现出作者独特的审美追求,再现哲思禅理,人文情怀。张琮松不是一位追求表现主义的书法家,但他却在不经意间用抽象的线条,具象的布局,表达了书家主观诉求和心灵的呐喊。他移情于墨,笔下线条所构成的每个字的点画、结体和字与字的联系形成的章法,以及整幅作品的气势,用纸的色彩等,都跃动着书家的精神生命与激荡情感。而他采用表达的方式是宁静的,高远的,宽博的,深邃的;其味道是独特的,浑厚的,朴茂的,端庄的,明显区别于那些具有浪漫主义书风的艺术家,他把抽象之美寓于具象之中,又把具象之美升华到抽象之中,在宁静中追寻中庸,在平淡中追寻高古,精妙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审美思维。
纵观张琮松的金粉隶书和篆书,除去他经典的隶书《心经》、《大悲咒》、《金刚经》、《华严经》、《道德经》等经文之外,金粉隶书《出师表》、《陋室铭》和金粉篆书《百福图》、《百寿图》、《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作品也堪称当世经典之作。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更多的是承袭了中国书法的文脉,他在传统素书的基础上用现代审美意识丰富、完善了书法艺术的创作手段,改墨汁为金粉,改白宣为藏蓝或大红。在这些细微的变化中,不仅写出了视觉的冲击,更重要的是写出了书家所思所想,为其作品注入了宽博的哲学内涵。在创作过程中,张琮松通过抽象的笔墨线条来抒发主观情怀。特别是在《出师表》一文中,作者通过字体结构的变化和线条的飞扬,突出了诸葛亮亲贤远佞的忠心激情,令人慷慨沉思,动人心魄。在《陋室铭》一文中,作者借物喻理、托物抒情。其笔墨线条安贫乐道,以静为动,用笔老辣,高雅脱俗,可与庙堂经典相媲美,真正恪守了他“出于法而守于道”的创作原则。他将儒家道统,释家超脱与道家物化寄情于笔墨之中,这又何尝不是书家的心灵告白和情感寄托呢?
严格地说,这是一种“变古为今”的审美取向,是一种“笔墨当随时代”的思维方式。这种在继承中寻求新面貌、新技法、新材料的做法,无疑也是新时代书法“尚情”的创新与拓展,正是这些细节的变化,逐步建立了张琮松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欣赏张琮松的书法作品,总能让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品读他的作品,更是平中见奇,意高境远。这里诠释的是一份虔诚,一种胸怀,更是正大气象的理性回归。
干净雅致,明心见性。人生有三种境界:物质的、精神的、宗教的;书法同样也有三种境界:技术的、情感的、文化的。张琮松在自己的书艺旅程中选择了后者。他认为,书法之道重在修心,任何艺术都应遵守“美”这一终极原则,这样的作品才能直指人心,明心见性,达到大平静、大欢欣的境界。他将“圆融无碍,祥和安静”作为经文书法创作的始动力,在现代的语境下,构筑了“琮松金粉隶篆”的标志性语言符号,顺真顺善,昄依传统。
赏析张琮松金粉隶书“干净雅致”的审美情趣,必需从“书面的整洁,内心的清静和艺术的简约”这三个层面去剖析。
张琮松的金粉隶篆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书面整洁,从没有一丝墨迹污染的现象,更没有东涂西抹,东倒西歪的文字。他认为,整洁干净不仅是对读者的尊重,更是居士们对菩萨道修持的践行和恭敬。在经文誊抄和创作过程中,他始终以岭南居士身份虔诚架构经文的笔墨线条,把书房做道场,把创作当修持。他创作的丈二尺幅《金刚经》堪称国内金粉隶书一绝,洋洋洒洒5100多字,远尘离垢,心清意境,仿佛带着读者进入了清静圆满、永恒妙乐的境界。摆在读者眼前的,是一片纯净,是一份真诚,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福报和功德。
张琮松认为,虚静是中国艺术生命的本源,书法亦如佛法,始于戒定,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在创作中应追求这种真实超然,物我两忘的自然真情。他超脱无私,恬淡如水,湛然寂寞,消除客尘污染,“心净无尘,淡泊名利”是他生活的主张和创作状态的真实写照。正是内心的无欲纯洁为张琮松书法作品的“干净雅致”注入了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宁波香岩山广德禅寺法师释有圆评其经文“心静、清静、干净”,是国内难得一见的经书上品之作。
艺术需要一个平静的外表和疯狂的内心。平则常,平则静,感情内敛方为天道。张琮松金粉隶书简约纯粹,干净利落,无论横画撇画捺画,笔锋均内敛平和。其笔画从容流畅,不拖泥带水,一派东汉妍丽典雅风骨。由于他用笔师出《曹全碑》,名门正宗,便少了许多当下花俏猎奇的变隶笔法。即便是他变化较大的波笔、磔笔和勒画上,其左撇右挑也张弛有度,依法而行,和谐静穆,既体现宽博活泼包容,又不失法度严谨。其代表作《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他创作的版本虽有几十种,无论是丈二、八尺巨作,还是尺二寸牍小品,但在“艺术上的简约纯粹”是共性主张,宁静而致精,干净而致善,处处彰显蔡邕的笔痕,暗藏禅宗理道。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胸中有道义,广纳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张琮松深谙个中奥妙。他在经文创作中,以姿取势,以意造境,以形立神,做到虚实相生,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心正气和,字里行间渗透出了国人中和、自然、空灵的传统美学思想。应该说,张琮松金粉隶书作品是当今书坛之经典妙品,彰显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禅宗思想的博大精深。作为“天地一隶”的称谓,虽有溢美之嫌,但他虔诚的守望,忘我的境界,必将在当代中国书坛留下自己独特的心痕印迹。
(作者秦首先系独立艺评人、中国书画名人网副总监、大家美术报副总编)
小链接
秦首先(笔名虚空了净、禾一夫、乙丙丁),秋梦斋主人。大本学历,高级职称,曾在辽宁轮胎厂、经济日报报业集团、电广传媒做编辑、记者、主任、杂志社主编等,京城资深媒体策划人。现为独立书画艺评人、中国书画名人网副总监、大家美术报副总编。早年靠一杆秃笔混迹江湖,以撰写经济、社会时评和杂文立足京城,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人到中年,一心向善,不问时事,沉醉于翰墨丹青,以挖掘、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
本网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