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
听母亲讲戏
文化信使/时春华 编辑/云枫
小时候,我爱看电影不咋爱看戏,因为在我的理解里,电影里的人物鲜活,表达意思直接而快捷,而戏却不然,肢体动作过多,很简短的一个意思都要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看着着急。不过母亲去看戏,总是要拽着我的,即使她不拽我去我也会跟去的,不为别的,只为戏台下那些诱人的吃食。往往戏唱完了,母亲给我的零花钱也被我在戏台下花光了。在回来的路上,母亲便给我讲,扮演谁的演员唱得好,哪出戏的哪个情节最动人,有时候母亲竟抑制不住激动地抹眼泪。我真是服了母亲,虽然她一个字都不识,但是给我讲起戏文来,比广播里的评书都生动。
我是极喜欢听母亲讲戏的,常常是在带我上山干活的路上,她在门洞里纳鞋底的时候或是做饭的时候,再就是晚上睡觉以前,母亲总会给我讲她所听过的看过的,她所她知道的戏的内容和情节,从不重复。讲到紧张动人有悬疑的地方(母亲称之为keier ka),母亲有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停止手中的活计。记得那一次母亲给我讲《窦娥冤》,讲到窦娥的父亲伏案读书,她的母亲化作鬼影一次次扇灭灯火,我心里那个急啊,讲到窦娥的父亲感觉蹊跷,就说:“若是有神有灵,你就头前带路。”语罢,窦娥的母亲果然打着灯笼头前带路引他去救女儿,母亲讲得绘声绘色,我听得如醉如痴又毛骨悚然。闻到糊味,我们娘俩笑了,我在灶下添火添多了,烧糊了饽饽,而母亲手里的那块面还在拍打没往锅里放,都熟不到一起了。
听母亲讲戏,不仅是一种享受,更让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母亲粗糙的手抚摸着我或拍打着我,我依偎在母亲暖暖的怀里,亦或是躺在她的腿上听她娓娓道来......在《桃园三结义》的故事里,我知道了刘关张,知道了他们亲如一母所生的结义兄弟情,在《卷席筒》的故事中,知晓了仓娃的善良大义,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见证了至死不渝的爱情,在《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中,知晓了宫廷的明争暗斗,明白了邪不胜正,人间自有公理......在母亲讲的戏文中,我认识了替父从军英勇善战的花木兰,认识了阵阵不离百战百胜的穆桂英,知道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知道了捍疆卫土的岳飞,陪着冯奎掉过眼泪,为杨门忠烈扼腕叹息,捶胸顿足,同时也油然而生敬意......母亲讲的戏文,传递着传统,传播着良善,让我知道了忠孝节义,与人为善,懂得了人情道理,也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戏文,培养了我最初对文学、对故事朦朦胧胧的爱好。
如今,我也爱听戏看戏了,那些旋律起伏,唱词婉转的小段或全场戏,让我听得沉醉,虽然戏的情节已经在我的记忆里烂熟,但我仍爱听,听唱腔,听道理,听我心中感受到的民族文化的美,优良传统的美。
心灵深处有种情结——听戏,时间深处有种心绪——感念,感谢母亲曾经的戏文,让我笔下的文字行云流水般,记录着美好的生活,美好的回忆。
小链接:
时春华,女,辽宁省北票市大三家镇中心小学教师,1992年毕业于朝阳市第一师范学校,爱好文学,热爱生活,热衷于传播社会正能量,是北票市作家协会,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辽海散文网会员,在北票市报有专版《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