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历史荒野处 昭昭白骨醒人护

摘要:说起北票市日伪时期死难矿工纪念馆,可能有很多人不了解或者不知道,但要提起北票台吉“万人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岁月如歌、星移斗转,翻开那段痛楚的往事,令人无限感怀,我的汇报也就是我从事的职业与这“万人坑”紧密相联,党的教诲,焦裕禄的精神,三严三实的要求,我都在这里践行着

 坚守历史荒野处 昭昭白骨醒人护
 
北票市日伪时期死难矿工纪念馆  刘鹏远
                        《今日朝阳网》编辑 雅贤
      

各位领导、同志们:
    说起北票市日伪时期死难矿工纪念馆,可能有很多人不了解或者不知道,但要提起北票台吉“万人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岁月如歌、星移斗转,翻开那段痛楚的往事,令人无限感怀,我的汇报也就是我从事的职业与这“万人坑”紧密相联,党的教诲,焦裕禄的精神,三严三实的要求,我都在这里践行着

    一、“万人坑”的由来

    1967年5月,原北票矿务局对位于台吉南山洼的“万人坑”进行了挖掘整理,并以此为基地建立了阶级教育展览馆。原展览馆分为山上实物馆和山下综合馆两部分。山下综合馆于1980年11月撤销,馆内照片、实物及历史资料等由原北票矿务局收存。现在,山上实物馆有大型尸骨房2处,典型尸骨房12处,共埋葬了31200具无辜死难矿工的尸骨。当时矿工除了北票地区土生土长的老百姓,还有日军从山东、河北等地抓捕的青壮年和八路军被俘人员以及抗日民众。在已经挖掘出的6500具遗骨中,大部分为单人单坑埋葬,间距不到1米,称为“排列型”。还有一处为多人一坑的埋葬方式,在不到60平方米的长条大坑内一颠一倒地埋葬了240具死难矿工的尸骨,称为“人窖型”。它是全国唯一一处以这种方式埋葬的。到了日本侵略后期,死亡的人数越来越多,无处掩埋,就直接把尸体扔进大沟里,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称的“万人坑”。尸骨数量之多、掩埋方式之特殊实属罕见。它是1933年至1945年日本侵略者掠夺中国煤炭资源,残害中国同胞的历史铁证,也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侵略、反剥削、反压迫革命斗争精神的真实写照。广大矿工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了罢工、制造事故、破坏工具、暴动等多种形式的抗日斗争,这里既有普通的矿工,也有“特殊工人”中的共产党员韩树琪、刘三、冀中军区《前进报》编辑董德康、18团排长王福荣、河北易县公安局长刘堤,还有地下党员刘永春、刘永生等,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革命斗争的诗篇。2005年5月,北票市日伪时期死难矿工纪念馆被辽宁省委宣传部、民政厅、教育厅等五部委授予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被纳入省级红色旅游专线,2013年7月被朝阳市政府设定为朝阳市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实践基地。

    就是在这块见证了屈辱和欺凌、写满了正义和抗争而又几乎被人遗忘的地方,我做出了一生最无悔的选择,一干就是三十年。

    二、初到“万人坑”

    1975年高中毕业后,我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的号召,到桃花吐公社坤头营子村插队。1977年被评为“北票县农业学大寨标兵”。1978年被抽调到北票矿务局台吉煤矿开拓区二队工作,曾两次被评为“新长征突击手”。1984年因工致残后调离井下工作,被分配到台吉“万人坑”工作。

   “万人坑”这个“远近闻名”的地方是我所熟知的,当初“万人坑”建馆的时候,做为小学生的我还曾经参与过,说不好哪块砖瓦就是我搬到这里的。但是,当我被分配到这里工作的时候,我还是被这里的景象所惊呆了。光秃秃的山,早就没有了刚建馆时满山松柏的郁郁葱葱;光秃秃的四根门柱,早就没有了刚建馆时的崭新的模样。当时我的心就凉了!难道刚刚28岁的我就要在这样的环境下一直工作下去?

    一时间,我在情绪上还是有所抵触的。一些朋友也劝我,你父亲是检察院的检察长,随便找个什么样的工作找不到啊,非得整天和死人骨头作伴。但是,伴随着工作中了解到的历史,了解到这些尸骨上的故事,了解到这座纪念馆的意义,我竟然对这里渐渐产生了兴趣。当时,我和老领导李占文馆长家住邻居,下班后的业余时间,老人经常给我讲解这座纪念馆在当初的历史背景下兴建的过程和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想着当年参观时讲解员充满感情的讲述,参观者庄严凝重的神情,还有那堆积如山的白骨,谁替他们控诉过去的苦难,谁替他们喊出过去的屈辱,我,只有我,可以为这些不会说话的白骨,把他们心底的冤屈说出来,把他们讲不出来的历史宣传出去,这是我的责任,义不容辞。

    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我由原来对工作的厌恶转变成对这份工作的敬意,由原来对纪念馆的漠视转变成对纪念馆的爱护,由原来的留守看护转变成对这些历史遗产的保护。这里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它真实的展示了那段历史,是澄清真相、正本清源的铁证,也是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教材,它可以时刻警醒我们的子孙不忘历史,不忘国耻,爱我中华。
    三、改善办馆条件

    1991年,我被台吉矿宣传部任命为纪念馆馆长。一个两平米的火炕,两套被褥,一个台吉道南老电影院拆除时没人要的长条凳,就是我接手时的全部家当。

    当时,我首先面对的就是怎样解决饮水难的问题。由于纪念馆地势比较高,自来水上不去, 9名职工饮水这个最基本的生存保障成了老大难。说句不好听的话,那时候一泡尿都要尿到屋里用来和煤。一开始,职工每人每天上班都带着一个10斤的塑料桶,由于那时候我们是干24小时休48小时,在岗时间还要做三顿饭,所以一天没等下班就得互相借水喝了。一看这样不是办法,我就借南山村社员的毛驴车、自己骑摩托车往山上拉水。遇到冬天下雪,就用自行车推,由于道路坑洼不平加上雪后路滑,推着自行车直打晃,有一次还摔坏了两个水桶。当时,我家养了一条大黑狗叫公主,我就做了一个冰车,和公主拉着水一起上下班。后来,为了方便,我就四处张罗借钱买了一辆农用三轮车,找了两个油桶清洗干净后放到车上运水,为此还险些酿成事故。

    那一天,我拉了两桶水往山上送,由于道路年久失修,地面坑洼不平,碰到一个坎子时车把就别歪了,等我把水分装到几个小桶后,就忘了车把的事,下班时就直接开车回家了。车行驶到我家附近时有一个弯,另一头就是几米深的大沟,我还和平时一样往左打轮,可谁知车把早就歪了,三轮车直接扎进了沟底,我因为惯性一下子被甩下了车,算是捡了一条命。

    修好了车,水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而且我还发现,在夏秋季节,用桶装的水当天喝还可以,过几天就不能喝了,经常有同志坏肚子。实在没办法了,最后决定修个储水池,由于资金困难,修储水池的沙子、水泥都是我用摩托车两袋两袋一点点驮到山上去的,随后,我又带着职工漫山遍野捡碎石子,自己动手打混凝土,再往储水池里面镶上一层瓷砖。记得贴瓷砖时正值伏天,我从早上八点到下半夜,一直蹲在闷热的储水池内,大家伙都喊着要换我上来,我咬着牙愣是干完了才上来。当我穿着背心裤衩在400×400的池口钻出来的时候,直接就瘫坐在了地上。将近15-6个小时的工作,水泥都凝固在背心裤衩上了,手也磨出了血泡。大伙说:“一有点活儿就玩命的干,不够他干的了,就怕别人累着”。

    虽然受了不少累,终于解决了职工的饮水问题,心里还是挺高兴,特别有成就感。接下来一鼓作气,我连着15天没回家,和全体职工一起动手,靠捡来的砖头瓦块建起了一个煤池子,在原有的基础上改扩建了办公室、接待室、更衣室、值班室和水房,终于使纪念馆有了点模样,具备了对外开放的能力。

    当时,纪念馆还没有电话,对外联系十分不便。可装一部电话即使在居民区有线路的情况下也得3300元,馆里根本拿不起这笔钱。不得已,我只好向父亲张嘴,让他帮忙联系一下邮电局,给馆里安个电话。在父亲的引见下,我见到了当时的邮电局局长姜金生,把纪念馆对外开放的情况以及自己的想法向他作了介绍,姜局长当即表示一定全力支持,然而,由于我们单位地处偏僻,安装电话要至少立20多根线杆,架设2000多延长米线路,姜局长很为难。最后,他对我说,这样吧,电话就先免费装到你们家,以后有条件再移过去。

    几天后,电话装上了,我们与外界的联系也一下子打开了。为此,我专门印制了名片,上面写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有人接待您”, 还郑重地标明了电话号码5812786。这些年来,这部电话在对外联系上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并没有因此让公家报销过一分钱电话费。

    1995年,朝阳市政协副主席刘世华帮助纪念馆筹集了4万元资金。8月28日资金到位后,为了不影响“万人坑”在“9.18”正式开馆,我带来全体职工在20天的时间里完成了10块1.2×2.4米的牌板图片、 4个铁大门及400平方米的钢窗制作,并去天津购置防腐剂。

    在去天津购置防腐剂的五天五夜里,我吃在车上,睡在车上,始终不舍得去住旅馆。可能有人不理解,但是,我自己清楚地知道,在那样的情况下,每一分钱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值得百倍珍惜的。记得我刚接手纪念馆的时候,为了筹集维修款,我曾用纸壳糊了一个“募捐箱”,呼吁每一个参观“万人坑”的人伸出援助之手,虽然我也知道,那只能是杯水车薪,但,有总比没有强。

    回到“万人坑”,又开始没日没夜地为裸露的380具尸骨逐一注射防腐剂。或许很多人不知道,防腐剂本身是剧毒品且极易燃烧,在两种药配伍的时候,要具备专业的防腐知识,更要胆大心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轻者烧伤皮肤,眼睛持续流泪,重者手脚麻木、嗅觉不灵出现生命危险。为此,防腐剂配伍都是由我一个人来做,然后我们四个人一道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尸骨房里一呆就是一上午,那种浑身大汗淋漓的感觉至今还记忆犹新。虽然危险,我们也舍不得花一分钱雇人来做这项工作。

    在维修的20多天里,我一共只回过三趟家,妻子也找了几个人上来帮助刷油,硬是保证了“9.18”前夕完工。在这次维修中,我整整掉了13斤肉。由于连续几天没睡好觉,在尸骨房上刷油的时候一迷糊掉了下来,砸在了当时的台吉矿党委书记胡俊的身上,胡俊书记非常感动,他对我说:“鹏远啊,就是机器人也得上点油不是,这么干哪行,赶快回家休息吧。”

    维修工程终于完工了。前来参观的刘世华副主席看到焕然一新的纪念馆,接连说了三个没想到:没想到这么快就开馆了,没想到这四万块钱能干这么多活儿,没想到纪念馆变化这么大。

    四、扩大影响力

    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北票“万人坑”的境况被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辽宁省委党校李秉刚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张学煌教授,沈阳大学阎振民教授,凤凰卫视有限公司编导吴丽梅女士,新华社记者李江涛,辽宁老年报记者阎兆伟、童学春等一大批专家学者和新闻记者先后多次来到北票,为北票“万人坑”四处奔走呼吁。

    实际上,从1980年起,纪念馆就已经停止了对外开放,我接手后一直在想,怎么才能让这本历史“教科书”真正的面向大众,从1991年之后,我就一直着手写维修报告,并通过国家、省、市等地新闻媒体呼吁修缮万人坑并对外界开放,让世人知道北票“万人坑”,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地方、这处“遗迹”。这些年来,经我手写下的各种材料摞起来足足有一米多高。

    几年来,我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与新闻媒体记者的沟通。《历史见证面临被毁……快救救北票“万人坑”》、《三万矿工遗骨在“呼唤”》等一批批稿件频频见诸于《人民日报》、《中国国防报》、《东北后备军》、《辽沈晚报》等新闻媒体,引起了有关领导的重视。通过他们的笔,他们的镜头真实反映北票“万人坑”面临的窘境。1995年4月4日,经过我的联系,北票三高、台吉四中、台吉十小的3500多名学生到“万人坑”参观,为了使让这条新闻在省电视台清明节当天播出,我就提前联系到辽宁电视台驻朝阳记者站记者黄勇灵前来跟踪采访,录制了节目。下午,黄记者编辑好录像带后给我打电话说:“省台已经同意播出我们的节目,但是必须在明天早8点之前把带子送过去,否则就来不及了。”我心里特别高兴,撂下电话就打车直奔朝阳电视台,拿到带子后买了去沈阳的火车票,终于在5号早8点前赶到了省台。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坐在返程的火车上,看到很多拿着祭品的旅客,我才想起今天是清明节啊,屈指算来,我离开老家黑山县已经30多年了,是这片黑土地养育了我,我的太爷爷、爷爷、父亲三倍单传。当列车员报出历家车站到了的时候,我下了车,在集市上买了祭品,到爷爷奶奶的坟前祭奠,这也是我在“万人坑”工作30多年来唯一一次在清明节回乡祭祖。

    原辽宁省委书记郭峰、省委副书记张行湘先后就北票“万人坑”有关情况作出批示,要求尽快加强和充实纪念馆的力量并拿出改造维修方案,并请省文化厅请国家文物局以及社会各界予以支持帮助落实改造修复计划。

    省长岳岐风了解到北票“万人坑”的情况后,要求北票矿务局要高度重视,妥善安排。最后,由矿务局责成台吉矿重新培养了一名讲解员,同时,台吉矿宣传部安排两名广播员背解说词,正式对外开放接待参观。这20多年来共接待参观26万多人次。

    通过与省内中小学校和各家旅行社的沟通,葫芦岛教师进修学院已将北票“万人坑”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北票三高中每年新生入学都要到这里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1995年纪念抗日战争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市委宣传部、团市委、民政局、文化局、关工委还在这里举行了全市中小学生万人签名活动

    五、家事难顾

    我一家三口人,妻子是原北票矿务局的大集体工人。那些年,妻子下岗在家,为了供正在上大学的儿子,只好到北京、大连、沈阳、朝阳四处给人家当保姆,每月有1000多块钱的收入。等到儿子大学毕业找到了工作,本想日子能宽裕一些,可又到了结婚的年龄。求亲靠友,东挪西借,在局领导和大家的帮助下,终于买下了楼房,帮助儿子把婚事办了下来。但家里却欠下了好多饥荒。为了早一天把钱还给人家,老伴又跑到十八台做临时工,早晨坐班车去十八台,晚上再坐班车回。为了多挣点,冬天还要负责烧锅炉。老伴已经57岁了,身体也不是很好,何况往锅炉房运煤还要上了两个台阶,一个人根本干不了,就是我干,也得用木板搭起一个斜坡,往后退出十多米再往前冲,才能把一推车蜂窝煤推进锅炉房。虽然难了点,但是我们一直坚持了下来,只为了每个月能多还1000多元的饥荒。

    虽然日子过得苦了点、艰难了点,但我很知足,我不会忘记,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民政局的领导一次次伸出援手,帮我度过难关;我也清楚地知道,他们给予我的不仅仅是金钱上的资助,更是精神的慰藉,还有就是我工作岗位的光荣!

    六、无悔的选择

    也许有人会问我,你三十年不离不弃与白骨作伴为的是什么?
这里,我要向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次,我给一所学校的小学生做现场讲解,当讲到旧社会矿工吃不上、穿不上,病饿在床没人管的时候,一个小学生突然发问,为什么不去买面包和方便面吃呢?听到这句话,我的心里不禁一颤,是家长的疏忽?是学校的责任?还是社会的问题?

    当时,我的心在流血。看着这万人的白骨,万人的血泪,哪来的面包和方便面,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打下了江山,你们才有了面包,才有了方便面,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可千万别忘记昔日的苦啊。

    辽宁省委党校李秉刚教授曾经对我说,不知道这些不能全怪孩子。大人不讲,课本不教,他们自然不会知道。就算那些50岁以上的中年人,他们脑海中对“万人坑”的记忆也渐渐淡薄了。

    因此,我觉得,我有责任让让孩子们知道,过去不可忘,忘记了过去就是忘了本,忘了本就是忘了祖宗,忘了祖宗哪来的前程?

    现在,日本的一些右翼势力仍极力否认“万人坑”的存在,说那是中国人解放后捡了一些骨头凑在一起臆造的。尤其是当我看到中央电视台报道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的时候,我想,如果有一天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我,我会涛涛不绝地用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血淋淋的事实告诉安倍,是你们侵略了中国,是你们制造了杀戮,是你们掠走了我们的资源,是你们掠走资源,留下了一堆堆粼粼白骨、一个个阴森森的万人坑。你们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因为,我最掌握你们的侵略事实,我最清楚你们的桩桩血债,粼粼白骨,铁证如山!

    如果我们不保护好“万人坑”这处历史遗址,这些日本军国主义残酷杀害中国人民、奴役中国劳工的历史证据就有消失的可能。因此,我所从事的工作虽然平凡,但意义非凡。

    如今,到纪念馆的参观人越来越少。建馆之初,参观人数高达每天7000人次,还得提前一两个月预约,现在,已经寥寥无几。而且,绝大多数参观者还是我到各个中小学校联系来的。

    2001年6月20日,北票矿务局破产重组,我单位划归北票市民政局管辖。当年我就提交了一份《尸骨防腐蚀防风化处理所需资金的请示报告》,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市民政局领导的重视,当即拨款两万元,对所有尸骨进行了一次防腐蚀防风化处理,这也反映各级领导对“万人坑”的高度视。

    2003年8月28日,我接到朝阳旅游局通知,日本友人相本哲邦一行9月4日要来参观“万人坑”,这是他第九次访华,市民政局要求5天之内完成馆内各展室门窗刷油,内墙涂料粉刷,1.5公里的上山沙石路铺垫,办公室40平方米吊棚,40平方米地板砖,外墙涂料,这些活需在5日内完工,为了迎接日本友人,不丢中国人的脸面,我横下一条心和单位职工李贵仁、刘国银、顾凤荣三名同志没日没夜地干了四天三夜,终于将焕然一新的纪念馆展现给国际友人。

    这些年,我接待过数不清的日本到访者,无论是参观,还是现场讲解,我都始终坚守着一个底线,那就是,所有参观者必须在纪念碑前默哀三分钟,反思历史,真诚道歉。

    在这些到访者中,我结识了一位叫青木茂的日本人,他从2000年至2005年先后五次访问中国,连续推出了《我认识的鬼子兵》、《日本新历史教科书批判》等12本图书,对永久保存参加过侵华战争原日本军人活生生的证言,详细记录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让更多的日本青少年记住“军备亡国”的道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他在《寻访伪满洲国的日本侵略遗迹》一书的序言中建议广大日本民众,“如果条件允许,只要花上一周左右的时间,加上机票等并不昂贵的费用,每个日本人都可以去侵略遗迹参观,完后将看到的东西,告诉你周围的熟人和朋友。如果能有更多的日本人了解实情,就不会让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那种卑劣之辈占据日本‘领导人‘的位置,也不会使小泉、安倍当首相这种日本人感到耻辱的事情暴露给世界。

    在我看来,青木茂是一位真正有良知的日本人。所以,他每次到访,我都开着自己的三轮车到高速口接送,全程陪同。我觉得,我有责任让更多的中国人、外国人尤其是日本人知道北票“万人坑”,了解那段充满了血腥和屠杀的历史。

    烙着伤痕的印记,记载着历史的纹理,留存着逝去的真相。北票“万人坑”,我们后人理应将它妥善保护,将那段厚重的历史放入民族记忆的“储存室”,在直视中反思沉疴。“万人坑”作为屈辱史的存照,应该成为我们回眸和重温历史的“凭栏处”。尤其是在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史实的语境中,保留“万人坑”,也是在保存历史证据。
今年,我已经58岁了,离退休的日子也一天天近了,一年五节,我继续自己买一些纸钱,拿到纪念碑前和各个尸骨房,祭奠一下死难的矿工,告慰一下他们的在天之灵,告诉他们,今天的中国强大了,你们的子孙幸福地生活着……如果哪一天我去世了,我会让我的儿子把我的骨灰也放到这里,下辈子还为你们服务!

    我的报告讲完了!谢谢大家!


                   (文图由中共北票市委宣传部提供)
敬告媒体朋友:如果需要从《今日朝阳网》转载原创文图、视频或其他资讯,请您注明出处。我们感谢您的转发,但请尊重、保护我们编采人员的劳动成果。同时,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欢迎与我们联系,双方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谋求互济发展!

电话:+86-18904219022   QQ:2219706898;760259826;1049836665   邮箱:2219706898@qq.com
微信公共号:今日朝阳网(添加方式:微信新的朋友输入”今日朝阳网“)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