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国昌痴迷于根雕艺术
文化信使/郑海涛 编辑/雅贤
屈指算来,杜国昌从事根雕艺术已有15年了,在这段令他感慨的日子里,这位老工人在由自行车棚改建的简陋工作室里制作出500多件根雕作品,在这个空间构建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
67岁的杜国昌1971年参加工作,在朝阳县锅炉厂车间整天和钳子搬子锤子打交道,成为一名技术娴熟的技术工人。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曾想过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却从未想过和根雕艺术结缘,从事根雕艺术制作完全是一种偶然。他1969年初中毕业后,和社员们去修凤凰山卧佛门前那段路。在施工中,他发现一个形似兔子的柏木疙瘩,觉得好奇,拿回家用刀子精心修理,雕刻出一个羽羽如生的小兔子,从此,追求根雕艺术的想法在他心里悄悄扎了根。
1999年腊月的一天,杜国昌回老家孙家湾乡小房申村走亲,见侄子在自家院子里劈柴禾,身边一堆奇形怪状的树疙瘩引起他的兴趣儿,大喊一声:“别劈了,我有用!”他这一声喊吓了侄子一跳,忙停下镐头愣愣地看着他。杜国昌让侄子把这些疙瘩用驴车拉到城里,他要用这树疙瘩制作根雕。他得到这些“宝贝”后,高兴得心花怒放,在家里乐此不疲埋头雕琢。几天过去后,一件精美的根雕作品摆在眼前,他心里特别激动。从此,他抽时间便往乡下跑,在谁家发现有用的材料,认识的就要,不认识的就买。他到过二十家子镇、台子乡的长茂河子、北票市的金岭寺等地寻找材料,这些年来花在买材料和工具上的钱己有6000多元。一年四季,他不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寻找根雕材料,就是在自行车棚改建的工作室里雕刻,努力营造自己独特的艺术氛围。
杜国昌只有初中文化,他的知识和阅历为他构建了窄小的思维空间。刚开始接触这门艺术,他完全是出于一种爱好,觉得搞根雕有趣儿,对自己没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现在看来确实走了一段弯路。后来,随着一件件根雕作品的问世,他相继结识了一些书法家、摄影家和作家朋友,他们的见识使他大开眼界,在他眼里这些不起眼的作品艺术价值顿时大增,觉得非同一般,他也更加热爱根雕艺术。在他的作品中,“圣女”“天使鱼”、“鹰”、“蛇人鲜”、“双人舞”、“黑熊”、“犀牛望月”等选材得当,构思独特,写意成份很重,给人以出乎意料的感觉,让观者大饱眼福。朝阳市著名书画家葛忠前来观看后很是赞赏,为他的工作室题名“闲逸木屋”。
杜国昌对根雕艺术的追求达到了痴情的程度。自拿起雕刻刀那天起,他放弃了休息时间,放弃了年节假日,两手不停地制作根雕作品。每当一件作品完成后,他总是长长地松口气,然后仔细地端祥着手里的根雕,给起个贴切的名字,直到自己满意后,再去接着雕刻下一个。他就是这样终日沉浸在根雕艺术中,周而复始地刷新他的根雕记录。面对雕出的一件件千姿百态作品,杜国昌快乐无比,把一切的烦恼和辛苦都丢到了九霄云外,有的只是眼前这一件件完美的根雕。
在朝阳北大街拆迁时,由朋友推荐,杜国昌凭着多年练出的一双慧眼,在老北街一家房顶发现一根长约4米的树根,其外型酷似一条腾云驾雾的飞龙,心情特别兴奋。他雇了一辆板车把这条“龙”拉回家,闭门谢客,昼夜雕刻这条“巨龙”。现在,这条“巨龙”在他手里经过千雕万琢,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可以说,这条龙雕使他的根雕艺术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杜国昌作为朝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朝阳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他的作品多次获奖。在他的根雕艺术世界里,他属于一位正处在待嫁中的美女,而创作的500多件突出自然美的作品也像他一样在金屋藏娇。慧眼人士相信,这些作品一旦走出他的小小工作室面世,他的艺术世界将会更加绚丽多彩!
小链接
郑海涛,1987年毕业于辽宁省供销职工大学,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在中共朝阳县委宣传部工作,为《朝阳日报》《燕都晨报》驻县记者站记者、《朝阳县报》记者部主任、朝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朝阳县作家协会主席,至今在多家新闻媒体发表新闻万余篇次,被评为朝阳市首届优秀记者。出版文学作品集10部;编辑出版作品集15部,50余篇作品收入各类文集,多次获奖。2009年短篇小说集《奔腾的河流》被评为朝阳市建国以来十大名作。
本网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今日朝阳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章的内容等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今日朝阳网》不做任何形式的保证或者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凡本网发表的所有非转载作品,版权均属于《今日朝阳网》和作者,欢迎转载并注明"来源:《今日朝阳网》"。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86-15566781010 QQ:2996382758 邮箱:2996382758@qq.com
微信公众号:今日朝阳网(添加方式:微信→新的朋友→搜索公众号"今日朝阳网或jrcyw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