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信使/郑海涛 编辑/赵盼
对每一个人来说,真诚的爱是永恒的,这种爱直到永远,在时间的链条上不打一点折扣,作家郑文革便是这样一位钟情于散文创作的多情多爱的女士。近年来,她创作的散文由粗放型到精细型,经历了一个质的飞跃。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他人多年未能实现的提高,这一点难能可贵。
郑文革1966年生于辽宁凌源青龙河畔,走出校门参加工作后,在辽宁省朝阳县交通局做了十几年的秘书工作,从事文字综合,在她的笔下写出了等身的公文。对于一个女性来说,这种经历在社会上是很少的,但是郑文革经历了,这种经历使她很快走向文字工作的成熟,最后成为局机关的党办主任。她做党务工作后,在接触机关公文材料少的情况下,终于使自己内心深处的美好愿望表现出来,把大量的业余时间投入到散文创作上,几年时间写了上百篇散文,相继在地方报刊发表。所写的诗歌、散文多次在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她很快展崭露在朝阳文坛的视野中。2006年以来,她在新浪申建的“格格的心情驿站”博客,以日记散文的形式写了300余篇文章,有多篇在《辽西文学》、《作家天地》、《朝阳广播电视报》、《燕都晨报》发表。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较明显,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正像巴金所说的那样:“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郑文革的散文正是这样的一种写法,每篇都是她在某时某地的真情实感的流露,这种流露把她和读者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一起产生共鸣,一起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反思,一起进入文学境界的高潮,使她达到了表露自己心愿的目的,读者也从中获得了高雅的艺术欣赏与享受。
近年来,在读者的眼里,郑文革的散文写得越来越像回事儿了,她笔下的文字细腻得既有节奏感,又有隐约音乐之声的低鸣,生怕读者看不懂在轻声讲述。如,她相继在《辽西文学》和《三燕民间文艺》发表的《寻梦江南之无锡》、《寻梦江南之南京》、《寻梦江南之苏州》、《寻梦江南之杭州》四篇散文,是她到江南一次出差时美好的记行,更是她散文创作的一次质的飞跃。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文语为点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冼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这一点在郑文革的散文里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她在这一系列散文的开篇写道:“ 当我们早已淡忘了自己故乡的模样,当我们的故乡再也没有了从前的影子,当城市的繁华与喧闹铜臭了心灵的纯净,石窑子沟村清澈的泉水会洗亮你的双眼;悠长的石墙、古老的石碾石井在沉默中守望着你回家的方向;那质朴的乡音、淳朴的民风却又让你找回遗失的美好……”于是,她怀着真情实感用富有弹性的文字把所见所闻所想给读者描述出来,使读者感觉是站在她的身后在看着她全身心地描绘一幅江南风情的油画,使你的思绪情不自禁地走进她所描绘的世界。
从郑文革创作的大量的散文作品来看,她是在认真做这件事情的,就像她对待自己份内的工作一样,字字句句没有心血来潮胡乱走笔的迹象,总是字是字句是句地认真去做。她写小时候姥家的院里有一棵桃树,她写在期盼中长大的女儿,她写漫山遍野的文冠果……在她的笔下,一切都是那么多情多意,都是那么富有灵气,都是那么引人深思。可以说,她的散文作品是净化人心情的一件高雅的过滤器,给人以不染一尘的感觉。目前,她正在做着出版第一部散文集的事宜,很快,朝阳这位女作家文学创作的秋天就会到来,我们大家一同与她共享收获的喜悦。
日子在她面前慢慢地走着,生活在她身边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同时郑文革的散文也在慢慢地写着,她写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透明,每一段文字都是那么富有真情实感。我们想,她是在认真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坚持这样写下去,她的散文世界会越来越丰富多彩。
小链接
郑海涛,1987年毕业于辽宁省供销职工大学,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在中共朝阳县委宣传部工作,为《朝阳日报》《燕都晨报》驻县记者站记者、《朝阳县报》记者部主任、朝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朝阳县作家协会主席,至今在《今日朝阳网》等多家新闻媒体发表新闻万余篇次,被评为朝阳市首届优秀记者。出版文学作品集10部,编辑出版作品集15部,50余篇作品收入各类文集,多次获奖。2009年短篇小说集《奔腾的河流》被评为朝阳市建国以来十大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