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上的文学散仙
文化信使/郑海涛 编辑/雅贤
在辽宁省朝阳县六家子镇有一个叫作魏营子的小村,这里不但出产五谷杂粮和六畜,出产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也出产写小说、散文、剧本的作家。蒙古族农民魏泽先就是这么一位从山村走出来并取得很大成就的作家。他1963年3月20日出生,当过民办教师和村干部。他在当村干部期间搜集整理民间故事成瘾,在朝阳县出版的《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辽宁卷朝阳资料本中,魏泽先搜集的民间故事和民歌数量居本书各位作者之首。也就是通过这部书,使他的事迹和名字跨越过小凌河走向更广阔的艺术天地。
魏泽先出生在乡村生长在乡村,和家乡的山山水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笔下的作品内容全部与乡村有关,总是离不开房前屋后、院里院外、沟上沟下、东山西梁、张家李家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儿。他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1986年开始在《朝阳日报》接连发表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以散文为主,而散文中的内容又以他所熟悉的乡村为主。随着他在文学领域的深入和发表作品量的日渐增多,作品中的字字句句组合得越来越老道,功底也越来越深。期间他也尝试小说创作,1998年发表的中篇小说《日影》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这篇小说发表后在朝阳文坛引起震动,有多篇评论文章见于报刊,使了解他的人感到惊呀:魏泽先这小子不但能写民间故事和散文,也能写中篇小说,看来在他身上文学潜能是很大的。
对文学创作,魏泽先可以说是个地地道道的“情种”。他一天不喝酒不行,一天不写作也不行,在他的心目中文学和酒同等重要,而且许多好文章都是他在酒后写出来的。这位在小凌河边长大的农民作家,他热爱生活,热爱文学创作,把散文和小说写得很地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开阔视野,2006年他参加了辽宁文学院第四期新锐作家班学习,2007年加入辽宁省作家协会,成为辽宁影视剧本生产中心签约编剧。
魏泽先是个勤奋的作家,始终把文学创作视为自己人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文学田园的耕耘中,先后在《散文》《鸭绿江》《满族文学》《文学与人生》《辽宁散文》等报刊发表散文百余篇。先后两次在《辽宁日报》“北方”副刊开设散文专栏。散文《西瓦窑的一棵柳》入选《2007年我最喜欢的中国散文100篇》一书。散文《五月节打驴》被评为朝阳市建国六十周年十大名作,作品同时收入《建国六十周年辽宁文学荟萃·散文卷》《中国散文大系·抒情卷》。散文《触摸燕长城》收入《中国散文大系·旅游卷》,成为辽宁省较有影响的散文作家,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多年前,魏泽先的才华被朝阳电视台的伯乐看好,被聘为编导。于是,一个普通的农民离开小凌河岸边,开始把目光投向繁华的城市,开始用电视语言展现他多彩的人生。校园短剧《谁偷看了我的日记》获朝阳市银奖;2010年12月与人合著长篇历史小说《红山女神》由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2012年5月与人合著胶片电影《四合屯的石头》拍摄完成;散文集《大雁往北飞》由白山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大雁往北飞》首发式暨朝阳市第二届新辽西派散文研讨会上,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作家评论》主编高海涛等省内知名作家和评论家对他的作品给予很高的评价。
魏泽先现从事电视新闻工作,业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他写散文、小说,也写影视剧本,文学艺术潜在的能量很大,正在快速地发挥。人们相信,凭他的才能,一定会干好摆弄文字这个行当,而且会做得很好。
小链接
郑海涛,1987年毕业于辽宁省供销职工大学,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在中共朝阳县委宣传部工作,为《朝阳日报》《燕都晨报》驻县记者站记者、《朝阳县报》记者部主任、朝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朝阳县作家协会主席,至今在多家新闻媒体发表新闻万余篇次,被评为朝阳市首届优秀记者。出版文学作品集10部;编辑出版作品集15部,50余篇作品收入各类文集,多次获奖。2009年短篇小说集《奔腾的河流》被评为朝阳市建国以来十大名作。
本网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今日朝阳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章的内容等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今日朝阳网》不做任何形式的保证或者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凡本网发表的所有非转载作品,版权均属于《今日朝阳网》和作者,欢迎转载并注明“来源:《今日朝阳网》”。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86-15566781010 QQ:2996382758 邮箱:2996382758@qq.com
微信公众号:今日朝阳网(添加方式:微信→新的朋友→搜索公众号“今日朝阳网或jrcyw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