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时候,家居辽西农村。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家乡小园的一角或者院子外的墙边,年年都衍生出一簇簇一片片的鬼子姜,每到夏天,便恣肆地疯长着,
鬼子姜,抹不去的故乡味道
文化信使/清泉 编辑/赵威
小时候,家居辽西农村。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家乡小园的一角或者院子外的墙边,年年都衍生出一簇簇一片片的鬼子姜,每到夏天,便恣肆地疯长着,差不多有一人高。整个夏天,无需管理,也无需施肥、打药、除草,蓬蓬勃勃地生长着,让人佩服它顽强的生命力。到了秋天,便开出一朵朵像小盘子似的桔黄色的花,类似向日葵,却比向日葵小一圈,一片片单薄、简洁的花朵在秋风中摇曵着。虽然说不上漂亮,却也经受着风雨,壮实泼辣。我曾绞尽脑汁地想知道,它为什么有这么个名字。文化信使/清泉 编辑/赵威
记忆深刻的是,每当深秋,霜降时节,当鬼子姜开花的时候,大人就会重复那句,鬼子姜开花了,要上冻了,天气该冷了……于是,清晨或傍晚我跟在爸爸的身后,把爸爸用镐头刨出来的一个个大大小小,类似土豆又像姜模样的果实装入篮筐。鬼子姜质地白细脆嫩,可以腌着吃,煮着吃,炒着吃,吃法很多。最常见的是腌着吃。爸爸刨回来的带着土块的鬼子姜,到了妈妈手里就会变成美味,我帮妈妈舀来井水,洗干净浸泡,一般需要换2次水。妈妈把鬼子姜果实装入一个矮状的缸里,然后加入胡萝卜、白菜帮儿、芹菜梗儿、青辣椒等配菜,再放适量的花椒、大料、大粒盐等调料,再放入井水,找一块石头洗净压在上面。妈妈说,鬼子姜必须用水淹没,否则表面就会变黑,鬼子姜比芥菜疙瘩腌制的时间要短,大约一周时间就腌好了。早晨,饭桌上会多一个可口的小咸菜。妈妈把切成长条的鬼子姜加入酱油、醋,当时觉得是美味;傍晚放学回家,饿了,拿起一个玉米饽饽,捞一个鬼子姜,咬一口,脆生生的,甜丝丝的,清香可口,那是普通人家孩子儿时最简单的一份满足啊……
小时候年年吃鬼子姜咸菜,也常常听到一个民间传说,在古时候,有个小伙子偶得一颗人心样的东西,在水里洗了一下后,突然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姑娘,于是两人结为夫妻。而他心如蛇蝎的嫂子却以为那姑娘是个妖怪,于是故意打碎了那只盛“心”的碗,还把那颗“心”剁成碎块埋到了房后的井台边。晚上,姑娘托梦给小伙,说是她已幻化成“鬼子姜”,每年开出黄花的时候在井台上与他相会。小伙子到井台上一看,果然看到蓬蓬勃勃、密密麻麻的鬼子姜,于是每年这时都到井台与妻子相会,两人抱头痛哭。每年收获鬼子姜时,总不肯挖完,好让它生根发芽,盼的是来年和妻子再相会。
网络时代,上网一查方知鬼子姜,学名菊芋,又名洋姜、五星草,菊科、向日葵属宿根性草本植物。原产北美洲,十七世纪传入欧洲,后传入中国。哇,原来鬼子姜是个地地道道的舶来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叫它“鬼子姜”还是有些道理的。
长大了,离开家乡出外求学、工作多年,忘不了秋日里和年迈的父母一起回老家,在故园的墙角、园子边收获着不用种植也不需管理就可以顺手得来的果实,一份轻松和回忆涌上心头。信步故园,在庭院的一隅,色彩斑斓的花儿渐渐干枯,但是似乎丝毫没有畏惧严寒的来临,在这一轮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仍然竭力怒放着最为耀眼的炫丽,在这自然的生物面前,我领略了雪莱的那句著名的诗: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鬼子姜,在它的生命里孕育着春天的希望,也是我心中那抹不去的故乡味道。
小链接
清泉,本名张丽,(QQ:229130482 电话:13464215600)辽宁省北票市广播电视台资深主持人,辽宁省金话筒成就奖获得者,作品曾多次在辽宁省和朝阳市广播电视系统获奖。在《今日朝阳网》网络媒体发表过多篇文章,是北票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