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朝阳散文沙龙原创作品
幽雅的茄子
文化信使/杨广大 编辑/雅贤
在我的印象里,茄子的生长期要比黄瓜、豆角、西葫芦等长许多时日,直到下霜才结束,算是蔬菜中的老寿星。
儿时的乡下,一到春暖花开的季节,人们便到集市上买来各种蔬菜的秧棵,最常见的是辣椒秧、西红柿秧、茄子秧等,而黄瓜、生菜、豆角、白菜等蔬菜都是自家上年留下种子,只要开春种到园子里就行了,所以不用再破费。
买来的茄子秧是稀罕物,家里人对它们总是纸包纸裹地珍惜。如果有工夫,买回来就栽上,为的是提高成活率;要是没工夫,就把茄秧放在水缸根儿,还时不时地掸上些水防止它们蔫巴不好活。
茄秧栽到园子里,通常是不太让人操心的,只要不缺水和肥,它们就会长得蓬蓬勃勃、枝繁叶茂,像一片碧绿的小树林似的。茄子的病虫害很少,而招红蜘蛛却是常有的事,一旦发现红蜘蛛的影儿,就得及时打药,不然,茄秧就会毁于虫口。
茄子秧长到一尺多高就会开花。茄子的花瓣是淡蓝色,花蕊是嫩黄色,既有兰花的优雅,又有桃花的娇艳。我以为,茄子花在蔬菜花的大家族里算得上大家闺秀。茄花不好抛头露面,喜欢躲在肥大的茄叶下修身养性,悄悄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
成熟的茄子通体泛光,体态雍容,气质高雅。茄子大多为绿色,而圆圆的紫色海茄和细长的紫茄子是不多见的。茄子的吃法很多,而我儿时只吃过炖茄子和拌茄子。因为那时缺油少肉,炖出的茄子没有多少香味,吃起来自然不会可口;拌烀熟的茄子时放上些大酱、葱花、香菜,吃着倒很爽口、开胃,若放上点猪油或豆油再回回锅,那就更香了,简直可称作人间美味,以至每次想起来都是口舌生津。
如今,恐怕没有孩子再吃生茄子了,而我们儿时吃生茄子却是家常便饭。有时肚子饿了,我们就会到园子里摘生茄子吃了充饥。现在听起来让人心酸的事情,在当时我们却没有感到多么难受,反而觉得吃生茄子就像如今吃水果一样香甜。
现在茄子的做法花样繁多,与以前比颇有些化普通为“神奇”的意味,什么炸茄核,什么烧茄子,什么酱茄条,口感远胜于我儿时常吃的炖茄子。近几年,我家又学会了一种新做法——茄夹。把猪肉剁碎,掺上少许蔬菜,放上盐及酱油、味素等调料,搅拌成饺子馅状,再用菜刀把洗净的茄子从一面一片片切开,另一面须连着,然后将肉馅均匀地放入茄子片的夹缝中,最后放到电饭锅里蒸熟。刚出锅的茄夹散发着一股特有的清香,熟透的茄子里渗入了肉馅的美味,变得绵软,香而不腻,吃到嘴里香味袅袅,妙不可言。
小链接
杨广大,男,辽宁北票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新辽西派散文作者。1990年开始散文创作,已创作散文200余篇,先后在《中国纪检监察报》、《思维与智慧》、《读者乡土人文版》、《辽宁日报》、《乡镇论坛》、《语文报》、《中国文学》、《文学少年》、《小学生之友》、《辽宁职工报》、《村委主任》、《辽宁散文》、《中国报告文学网》、《东北作家网》、《辽宁作家网》、《今日朝阳网》等50余家报刊、网络发表。散文作品入选《中国散文精致读本》、《新人文读本》、《中国美文二十一世纪十年精品选编》、《全国散文作家精品集》、《记忆中的风景》、《中华散文精粹》等多种选本。散文作品在国家省市各类征文中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