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30年割舍不断的还是她(王宗文)

摘要:  我喜欢剪纸,虽然并不专业,但我却爱得痴如醉,30年来,尽管坎坎坷坷,但让我割舍不断的还是她,我的最爱——剪纸!

30年割舍不断的还是她

文/王宗文  编辑/肖萍

  我喜欢剪纸,虽然并不专业,但我却爱得痴如醉,30年来,尽管坎坎坷坷,但让我割舍不断的还是她,我的最爱——剪纸!

  与剪纸结下不解之缘的是在我懵懂的童年时代。那时,每到冬季,母亲用剪刀剪一些手拉手、团花之类的纸花让我们开心。每逢二月初二,我家的房梁上都要挂上一条用纸剪出的龙。还有夏季连雨天的时候,母亲也会剪出手拿扫帚的扫天婆。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对剪纸有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我上学了。在我一个同学家里,看到各种各样他母亲剪的影人,我喜欢的不得了。在那个年代,一个对剪纸情有独钟的孩子,对所有看到的剪纸无疑是一种诱惑。有事没事总往他家跑,对那些用纸剪出来的影人,爱不释手。后来,干脆也照葫芦画瓢地自己剪起来。这也是我入门剪纸的开始。

  如果放到现在,国家和政府对剪纸如此重视,我想我会在剪纸艺术上有个突破。可那时不行,农村学校没有美术课,更谈不上特长生、艺术生。好在读小学的时候,学校对学习管理不严,一味追求政治。让我能有时间去学一下我自己的所爱。可到了中学,正赶上恢复高考,教育上全方位推崇数理化,我的爱好自然成了老师严格禁止的对象。不要说课堂,就是课外时间也休想学一学。从此,我和剪纸的恋情就这样被中断了!

  一九七九年冬季,一个偶然的机念,我的另一特长写作,被当时的朝阳县文化馆创作组的陈风岐老师看中,他亲自到我家邀我参加文化馆的文学培训,那年我才17岁。当时,朝阳县可算是一个大县,年轻气盛的我又做起作家梦。没想到1980年,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骤变,随之而来的生产队解体,土地下放,体制改革,这一系列的政治变革,对我这样不谙世事的年轻人来说冲击很大。面对这样的状况,写什么?从哪入手?我无从知道。

  那时,尽管在一些书刊杂志上发表了一些作品,但最终作家梦还是没有做成。也许是没有缘份吧。可这段难忘的往事倒成全了我的另一个梦想。在文化馆学习期间,因为经常同美术组几位老师见面,也由于爱好美术,我经常去看他们作画。记得当时朝阳画坛的几位名家作画我都观摩过,像李刚、夏柏森、崔晓柏、车淑珍,当时这些老师都名气斐然。不过,我并没有当画家的奢望,为啥?家里穷,置不起绘画工具等一系列用品。但我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如果将绘画基础应用到剪纸上,岂不更美。因为剪纸的成本低,只是一张纸,一把剪子,一把刻刀,既追求了艺术,又不用太多的开支。于是,我开始从单一的剪纸到刻,当然刻纸纯属自悟,并没人传授我。可在那个一切向钱看的年代,农村人想干点事业太难了。首先是父母反对,乡里邻居也说我不务正业。

  在我23岁那年,为了生活,忍痛将我的所有爱好全部割舍。那时的我,心里就是一个目标挣钱,尤其成家后,我要为妻子儿女负责。后来,我到沈后做临时工,到建筑工地当钢筋工,到油田去干物探,我没想如何去开发我的才智,只想着凭力气去赚钱。我的艺术梦、作家梦就此彻底破灭,而且这一扔就整整30年。

  让我重新拾起剪纸,是在2014年末,我一外甥结婚,我一时兴起,给剪了近10幅喜庆的窗花类的剪纸。好多人看了一致说漂亮,婚庆公司的女主持和老板更是赞不绝口,并出钱买我的作品。这时,我才感觉到原来自己的才艺还会有价值,于是,我又重新操起了剪刀。

  去年3月初,我学会了上网,但我不玩游戏不聊天,就是把我的剪纸传到空间,有时无聊也写几首打油诗发到网上供好友们欣赏,没想到点击率极高。好多朋友一再鼓励我,这让我在创作的道路上一发而不可收。

  走在我剪纸之路上,有很多关心和帮助我的良师益友,龙城区党校校长宿秀珍老师,最先发现我并一再引导鼓励我把剪纸艺术发扬光大;朝阳诗词协会的宋静对我不断关注,并努力向有关部门推荐我的作品;朝阳市文联、作家协会、诗词协会的老师们都亲自同我联系,这对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最让我感动的是,朝阳县非遗保护中心的胡桂杰主任等几位老师,发现我后,及时联系,多次核查,并同市非遗办公室袁丽梅主任等领导亲临我家,并帮我申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这里,我一并向各位领导和老师道声:您们辛苦了!

  今年4月份,文化部在辽宁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东北三省剪纸传承人培训,市县级领导推荐我,让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剪纸爱好者参加了这次难得的学习。此次,受益匪浅。在那里,我学到了许多我不曾接触到的知识。剪纸技术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我对自己总是信心不足,不敢参加涉及全国的大赛,承办方沈师美术学院的老师多次打电话联系我,并推荐我的作品拿去参赛。还有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和省剪纸学会也多次联系我,鼓励我……

  剪纸,是我一生剪不尽的情缘!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