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乡村守望者剪影(邱红枫)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特别是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很多小山村正在无可逆转地呈现“空心化”现象。年长者渐次离去,年少者不愿山居,余下的乡村守望者愈显可贵。

乡村守望者剪影

文图/邱红枫 编辑/刘褚驹 赵立军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特别是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很多小山村正在无可逆转地呈现“空心化”现象。年长者渐次离去,年少者不愿山居,余下的乡村守望者愈显可贵。

  在这些守望者的身上,在他们的言行举止间,在他们居住的环境里,在他们的风俗习惯中,沉淀着几千年来农耕文明的影子,朴素,真纯,勤劳,友善,谦和,恬淡,从容,间或也有一点儿自卑、矜持或腼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忍受孤独,耐住寂寞,辛勤劳作,用心守望的绝不仅仅是一缕乡愁,还有生生不息的乡村文化,那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根与魂!

  基于此,我用镜头捕捉并记录的这群守望者,就有了与众不同的意义与价值。

  镜头中的这个小山村,距离辽宁省朝阳市城区并不遥远,只要徒步走5公里沙土路,便到了平坦的油漆路。上了油漆路,距离朝阳市中心不过30多公里。然而,正是这5公里沙土路,历史上因为路况极差,即使是毛驴车也无法通过。

  2014年春夭,我在不经意间走进了这个村落——辽宁省朝阳县石灰窑村。这个村庄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有两个生产小队,共计600多口人。现在,仅剩45人“留守”在这里。这45人中,年龄最小的55岁,年龄最大的96岁。年轻人离开后不再回来,其他人也陆续搬离。在这里,我结识了昔日的生产队长——大我十几岁的邢殿文老先生。如今,他与老伴仍然坚守在这里……

  进村正赶上老邢要套驴下地干活

  老邢和老伴在家门口套驴,来探亲的外孙媳妇站在旁边看着……

  老邢把我们领进家里,向我们讲述上世纪七十年代当生产队长时,年年被评为农业学大寨先进个人……

  这些奖状记录着老邢昔日的骄傲

  准备午饭时,我希望按40年前生产队时代农家的家常饭来做。听到我的话后,老邢的老伴到门前去撸杨树叶(当时我还很纳闷)

  回来后将杨树叶和玉米面和在一起

  然后把锅烧热,原来是贴大饼子

  女儿从沟外专程赶来,正在启锅



  摆上桌的杨树叶和玉米面做的锅贴

  准备蘸酱吃的树叶

  吃饭中间,老邢高兴地脱掉衣服要表演节目

  老邢先唱了一首与老伴初识时的情歌

  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光,浑身充满了活力



  接着唱起了“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





  老邢的岳母九十六岁,半夜仍能独自去户外如厕



  老人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如果晴天每天都会如此





  老邢的叔伯弟弟也是45个留守者之一,一个人过日子。去年谈了一个对象,没成的原因是女方怕房子塌了把她砸了……



  村里邻居晚上来老邢家看电视

  村口的桥是今年刚刚修的





  村里今年铺上了路面,邻居在用驴驮高梁

  第二次去时老邢老伴儿在摊煎饼







  冬天闲时编几个土篮,拿到沟外面卖,一个能卖20元

  这是在编筐撂底

  编土篮的筐梁是这样定型的

  一个退休的民办教师,每月还有800元的工资。老伴儿因病常年卧床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怀下,今年,平坦的村路修到了这里,交通条件全面改观。他们也知道朝阳市区并不遥远,城里的孩子们时刻都在召唤,但他们还是不愿离开这个村庄。

  至此,我不想多说什么,只是在心里默默地向这些乡村守望者致敬!他们留守的,不仅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家园,还有我们这些所谓的城里人的精神领地、灵魂寓所……

本网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今日朝阳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章的内容等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今日朝阳网》不做任何形式的保证或者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凡本网发表的所有非转载作品,版权均属于《今日朝阳网》和作者,欢迎转载并注明“来源:《今日朝阳网》”。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86-15566781010 QQ:2996382758 邮箱:2996382758@qq.com
  微信公众号:今日朝阳网(添加方式:微信→新的朋友→搜索公众号“今日朝阳网或jrcyw0421”)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