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家笔下的年味
文图/李春光 编辑/云枫
年越来越近,大街小巷都充斥着浓浓的年味——火红喜庆的春联,劈啪作响的鞭炮,琳琅满目的年货,熙攘欢乐的人群……置身其中,让我自然地放慢了脚步,融入一份暖暖的年的喜悦之中。而此时,名家笔下那十足的年味,也随之在我心中逐渐清晰起来,甚至可以触摸,可以呼吸,可以品尝,也可以走进。
一、《北京的春节》
老舍先生的名篇《北京的春节》,年味十足,耐人寻味。课文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为过春节做好充分的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课文语言朴实简洁,生动形象,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他们虽然没有听说过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但对我们的春节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如何能够更好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原意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是这一课的教学难点。因此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更加有效学习尤为重要。我在教学实践中,曾让学生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选择最喜欢的一天深入阅读,读到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把它画下来,并结合自己过年时的亲身经历理解体会,然后写一写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完后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当学生学习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写法的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问学生: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中国的春节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详细说起来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为什么老舍先生让“腊八、除夕、正月处一、正月十五”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通过热烈的讨论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老舍先生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简练朴实的语言风格。
二、《元日》
北宋王安石所写的七言绝句《元日》,描写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领会诗歌的意境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未有曲调先有情”,要想让学生走进诗的情境,就要调动他的生活体验,唤醒他的情感积累,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在交流古诗意思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两个大问题。
第一问:“在这一岁之首的元日,发生了哪些变化?”用“在一岁之首的元日,( )换成了( )”的句式说一说。学生很自然地会说到“旧符换成了新桃、寒风换成了春风、旧岁换成了新年”等这些辞旧迎新的景象。接着,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辞旧迎新的心情,进而让学生带着那样的心情齐读《元日》。
第二问:冬去春来,万物更新,人们心中都充满着辞旧迎新的喜悦,那么人们又是用什么方式来辞旧迎新的呢? 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他们很快就会说到燃爆竹、换桃符、喝屠苏酒这些方式。人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方式呢?学生便会发现这些春节习俗中所传达出的人们期盼新的一年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紧接着,再引导学生想象说“人们都会期盼些什么呢”,随后引导学生读出企盼、读出祝愿就水到渠成了。
三、作业——小练笔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凝聚。浸润在年的美好之中的孩子们,让我们在接下来的每一天痛快地玩,开怀地笑,大把收红包,和新年做最最亲密的拥抱。然后,趁着年还未走远,采撷记忆中最闪亮的星,来写一写自己经历的春节中最难忘的瞬间,好吗?等待你们的好消息……
(作者现供职于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三岔口小学,系朝阳市首批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