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占禹——清癯书生才俊郞
文化信使/贾淑霞 编辑/明月
瘦,十指如柴,身似衣架,二目却格外有神。从他的目光里,能看到坚毅、勇敢,能看到执着、笃诚,还能看到同龄孩子中少有的书卷气、淡泊心。
他就是辽宁省朝阳县实验中学原高三6班的杨占禹同学。
课间,我常看到他在某个教室门口,手拿一本书,或一个日记本,和某个学生正在谈论着什么。后来我了解到,他组建的“欣禹心愿”文学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发展到四十来人。
读书、写小说、参加公益活动……
书,大多数是杨占禹自掏腰包买的,他家况不好,每到开学季,都是他犯难时。姐姐读大学,用钱;自己读高中,还用钱。母亲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妇女,身体不好,无经济收入。父亲常年在外打工,身体瘦弱、没有技术而年龄又偏大的父亲,为了挣钱,他已经把自己“压榨”到极限了。
为了买到适合伙伴们读的书,还为了买到低价位的书,他经常要打电话询问书商,有时还不得不亲自去书店选购。古今中外名著、报纸、杂志,他给伙伴们供给的“营养”很全面。
他在本班教室开设“图书角”,明文规定读书规则,其中一条是“上课、自习课不准看书”。那次,同学某某课上看小说,被老师发现了,连带着他也被训了。老师的训斥与责备句句敲打着杨占禹的心。下课后他找到那位同学,原来憋着的一肚子话,到这时却一句也说不出来。恨?怒?痛?委屈?说不出来的万般滋味使他哭了。谁错了?这让他纠结了好一阵子。那次之后他差点打退堂鼓。但考虑到农村学生单调的生活环境,一些学生还有目光不离手机的不健康爱好,更有他对语言文字难以割舍的情怀,他还是咬咬牙坚持下来了。
几个骨干分子商量后定下一个题目,然后团队的同学轮流接续着写。互相提出评改意见,他们的小说成为校报《蒲公英》里同学们最喜欢的篇目。
有人劝他们向高一级的报刊杂志投稿,或许能赚点稿费。杨占禹说,不求赚稿费,只求更多的人爱上读书,喜欢动笔写字。
他们常常参加公益活动,开学迎接新生、去看望太阳村孩子……
忙碌的业余工作,并未影响他的正常学习。备考、冲刺让他充实,传播读书理念、自结社团,让他快乐,杨占禹拥有满满的正能量。但唯一令他英雄气短的是学费。2016年3月1日的前一天晚上,杨占禹的妈妈没能借到钱,爸爸只有一支接一支地吸烟。他给班主任老师打了一个长长的电话,这个一向坚强的男孩声音哽咽。
第二天,他来了。班主任老师领他到校长室,他得到了校长的呵护。那一刻,当他得知没钱也能继续求学时,他又哭了。大考之前,他暂时停止了所热衷的“欣禹心愿”文学社活动,向高考冲锋。
高考,他考了529分,现在就读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他说,没考好。
杨占禹现在仍然执着于“欣禹心愿”。不过,这个团队已经在网络安了家,人员更多,跨度更大。他希望让文字扎根,而后发芽、开花。
这是他的心愿。
为他感动,特附小诗一首:
清癯书生才俊郎,
筑梦欣禹馈家乡。
汉字真情凝热血,
山路怎比心路长?
[责任编辑:雅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