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开 诗相伴美相随
文化信使/徐玉松 编辑/肖萍 雅贤
五一小长假在北塔广场散步,见北塔广场牡丹园的牡丹开得正红,其间三三两两的人们正在拍照。牡丹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是华夏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谁人不爱?
牡丹,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
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中国是世界牡丹的发祥地,是世界牡丹王国。
说起牡丹,人们不免会想起洛阳牡丹。洛阳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洛阳牡丹栽培历史始于隋代,唐代是其鼎盛时期,至宋代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
关于洛阳牡丹曾有这样一个传说:传说唐后武则天在一个隆冬大雪纷飞的日子饮酒作诗。她乘酒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绽开齐放,惟有牡丹抗旨不开。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这更激怒了武后,便又下令烧死牡丹。枝干虽被烧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开的更盛。因为这种牡丹在烈火中骨焦心刚,矢志不移,人们赞它为“焦骨牡丹”。后来经过洛阳人的精心培育,花儿更红更艳了,所以后人起名叫“洛阳红”。
还有杨贵妃与牡丹的故事也流传颇广:唐朝开元年间,宫廷内开始重视牡丹,并在兴庆东沉香亭前、骊山行宫等处,栽植数种红、紫、浅红、通白等色牡丹。花初开,杨贵妃带众宫女游赏花间,如醉如痴。五代王仁裕载:“杨国忠初因贵妃专宠,上赐以木芍药(即牡丹)数本,植于家。”据载,因贵妃专宠,喜爱牡丹,唐明皇也作为宠爱之物把牡丹赐给了她的哥哥。
再看看欧阳修与牡丹也有渊源: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陵(今江西吉安市)人。欧阳修在洛阳作推官时,发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花开时,士庶况为遨游”据载,当时的洛阳城,无论民家,还是官院,植满牡丹。欧阳修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历史、栽培、品种以及风俗民情做了详尽的考察,写成了中国第一部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
古人写牡丹的诗更是不胜枚举。比如元代诗人李孝光写的《牡丹》——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宋朝诗人陆游写的《栽牡丹》——
携锄庭下苍苔,墨紫红手自栽。
老子龙钟逾八十,死前犹见几回开。
晚唐诗人皮日休写的《牡丹》——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自古是富贵的象征,世人皆爱牡丹。如果喜欢牡丹,那就趁着牡丹正红,心动不如行动,迈开您的双腿,不妨来一次说走就走的行动,到北塔广场的牡丹园来看看这象征着富贵的牡丹吧!
(注:北塔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内北塔街。创建于唐代,辽代整修。塔为砖筑、方形、空心、十三级密檐式,高41.8米,须弥座。南面有一壶门,门内外雕刻莲花、火焰、兽面衔花、骑兽人物图像。其他三面雕假门,两侧立天王像。塔身四面各雕坐佛一尊,旁为胁侍、飞天等。佛下面分别为双马、五象、五雀、五鹏。塔身以上,密檐叠起,层层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