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
文化信使/王庆民 编辑/肖萍 雅贤
人的本能是什么?是欲。最基本的有食欲、性欲。生存就有欲,无欲则无生。不吃饭,不能活;没性欲,种族不能繁衍;而物欲正是为了满足前二者的需要。所以,人,有欲望是正常的。
但是,吃得过分,饫甘餍肥,就会弄得疾患缠身;性淫过度,无序无节,就会乱纲常殒性命;物欲无边,贪得无厌,就会祸国殃民,乱家、乱政。所以,老祖宗早就认识到:欲,需要节制。孔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孟子要求“饿其体肤”是让人知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道理。“国风好色而不淫”,(《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说好美色,不是毛病,只是不能淫乱。
于是就产生或者说制定了戒律规则。这戒律规则,就是一种制约。为了维系正常的生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有了“家教家风”。为了治国,就有了国政时风。
记得小时候的一件事:
那时,我们十几岁的哥几个淘气,一放学就屋里屋外地藏猫猫。记得是1962年的一天,我们跑饿了,几个哥哥钻到槅扇里面的碗柜翻饽饽,哥几个一挤,把四扇屏的槅扇撞得直晃荡,吱嘎乱响。坐在椅子上蹬“药碾子”的爷爷停下脚,用药锤子敲了一下药缸子。“就知道吃,你们知道这槅扇上刻的啥吗?谁说得对谁吃?”
长大了,知道了,这四扇屏一面浮雕的是“梅兰竹菊”,另一面是“务本种地、治学读书、勤俭持家、励志爱国”四幅画。第一幅,一男子立田头拄锄直腰擦汗;第二幅,一男孩挑灯读书;第三幅,似母亲手捻长线缝衣;第四幅,一长者端坐,讲岳母刺字故事,后生站立恭听。后有款识:“迁安府西铺匠人崔老坦儿 写意 永荣堂 家训”,因日月剥落,已看不清。
爷爷告诉我们:这槅扇,是你太爷留下来的。咱家祖籍迁安,那崔老坦儿,是当地著名的木匠。你太爷治好了他的“瘩背”,二人结成兄弟,他就选上好的梨木,精雕细刻了“梅兰竹菊”四君子,又雕了咱家的祖传家训,作酬谢。咱家到我这辈儿,已是四代行医,可还不忘种地务本,勤俭持家,和睦乡邻,热爱国家。忙时种地,冬天读书,学医济世。“永荣堂”是你太爷的医堂的号,就像现在药铺的名。
爷爷奶奶都在饥饿的年代走了,岁月流离辗转,可是“家训”我仍记得。种地,我会,兄弟子侄也都会,算是没忘务本;读书、学医,我家族中有四人从医;守法爱国,是做到了。只是这“练达世务”我很觉不够。尤其是读到“洞明世事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以后,就更觉自己修养的不足。现在回忆起来,更懂得了家教家风,对做人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制约,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思想意识是国家社会道德意识的反映。我国早就有家训名篇,如“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增广贤文》)国家的执政导向决定着人的意识、行为,制约着社会风气。正确的家教观念应该是随着社会继承发展更新的。“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