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历史学家之辨
文/薛士东 编辑/雅贤
我想,真正能够称得上历史学家的毕竟是少数。可实际上,今天我们耳闻目睹的却有很多,更何况他们不是仅仅停留在历史学家这个叫法上,大都加上了“著名”两个字,这岂不是一件怪事?
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想想,怪事不怪。当今社会,那些所谓的著名历史学家,大多是他们自己或者帮闲给贴的“金脸”啊。依靠这张“金脸”,当然很能糊弄住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可对于那些知识渊博、善于思考、勤于探索的人,这“金脸”后面硬装出来的大学者面孔就不好使了。想一想,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啊。为什么呢?本来是自己不懂得的道理抑或是似是而非的东西,他可怎么说给别人听呢?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累不累?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的名字比他们的身体腐朽得更快更彻底。
真正的历史学家是以什么面孔出现的呢?我又想到家乡一所大学的一位老教授,他是专攻中国古典文学的,尤其精于《易经》。可是,很多学生往往把他看成校工,因为他穿得实在太随便了,就好像是一个农村的大队会计。就因为貌不惊人,好多学生都不怎么看重他,以为不过是“腐儒”一个。事实上,这位老教授《易经》的研究成果早已震惊世界,本人也多次到美国、日本讲学,也撰写了好几本很有分量和见解的著作。在他的一本书中他写到,好多学生瞧不起他,说他土,不像是一个大学教授,他说了一句“真的都不像,像的都不真” 的话,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在我的青年时期,十分准确地定位了“表”与“里”的关系,我自己以为,所有治学的人都应该记住这个道理。
我手边的专著《帝国的惆怅》,作者是易中天。勒口作者简介只有简单的一行文字:“易中天 厦门大学教授”。就是一个教授而已,连最简单的“历史学家”都没有标注,这样写对不对呢?
我要说:不对,真的不对!在我的心中,是不是历史学家,是不是著名的什么什么家,都得靠事实说话,自吹自擂是没有用的。易中天凭借深厚的学养,独步苍茫历史,点评风云人物,解读人性人生,功莫大焉。我不敢代表别人,我只想代表我自己说,易中天高超的学术水平,踏实的治学精神,谦逊的人文品质,是那些蒙了一张金脸的历史学家所无法达到的,用一个文词说就是“高山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