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大姐的偏方(时春华)

摘要: 前年,我多了个大姐,是真的。大姐是我大爷的女儿,因为大爷大娘早年离婚,大姐跟着母亲走了,直至50多年后才认祖归宗,这真是个好事。大姐有了娘家,自是高兴,对自己的父亲好,对我父亲他们这些当叔叔的也好,我们多了个姐姐,来往频繁,处得相当不错。

大姐的偏方

文化信使/时春华  编辑/雅贤

  前年,我多了个大姐,是真的。大姐是我大爷的女儿,因为大爷大娘早年离婚,大姐跟着母亲走了,直至50多年后才认祖归宗,这真是个好事。大姐有了娘家,自是高兴,对自己的父亲好,对我父亲他们这些当叔叔的也好,我们多了个姐姐,来往频繁,处得相当不错。大姐虽是农民,家里是不缺钱的,今秋我一直纳闷,秋天里家家都花钱雇人收玉米,为什么大姐偏不雇人,非要自己收玉米呢?大姐家的玉米地,可不是一亩两亩,早早晚晚玩着收,自家的驴车就能拉回来的。她家的玉米地有十来亩。地多也不怕,大姐有的是力气。可今年与往年不同,还没正式收秋,大姐在地边上砍榆树毛子的时候用镰刀砍到了自己的右手,伤了筋,医院的大夫给大姐的手缝了好多针,还用绷带吊起那只伤手,一再嘱咐她回家好好养着。

  大姐是那种有了活计不能让活计过夜的人,那种急性子急脾气的人。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她倒好,一分钟都没耽误,从医院回来直接上地了。上地干啥?干活呗。今年她收玉米很特别,不是直接在秧上扒,而是用镰刀削玉米穗,削一些,聚成一堆儿,削一些,聚成一堆儿。左左右右前前后后的地邻都在用新型收割机收玉米,大姐这笨拙的收获方式显得那么远古,那么格格不入。有人窃笑她端着个胳膊像“独臂神尼”,那是电视剧里的人物,可“独臂神尼”武功高强,真要让她收玉米,人家那是一甩袖子收一片,肯定是神速。大姐就是个凡人,一个一个慢慢倒腾着。真的是倒腾,用镰刀削下来,捡在一起,再扔到车上,一下午也没弄多少。姐夫赶着驴车来拉玉米,一边帮着装车一边生气地用眼睛剜楞大姐:“就这受累的命,自己找罪受,花几个钱擎现成的多好,个犟驴。”姐夫心疼大姐,可拗不过她,独自生闷气。这晚上回去,大姐还得连夜扒出来呢。

  一切都在姐夫的预料之中,大姐真的在饭后打着院子里的灯开始夜战扒玉米。玉米、玉米皮、玉米须分得清清楚楚。“就是主义贱。”姐夫看看大姐,恨恨地下定论。扒了玉米,皮子、玉米一分得了呗,那破须子啥用。姐夫的卫生球眼珠不断扫着大姐。你猜咋着,到最后,大姐找了个簸箕把那些玉米须端到屋里去了。姐夫实在忍不住。就问:“这东西啥用?真是的,金的啊?”大姐早就看出了姐夫不满的情绪,她倒心平气和了:“爸爸和老叔他们都血压高,听说这玉米须晒干了泡水喝,正经管事呢,一个包一个。我给他们攒点。”姐夫长长地舒了口气,原来如此啊。

  姐夫忙着其它的事,两天后到地里一看,满山上就他家还在收玉米,没顾大姐的反对花钱找了几个人一股脑收回来了。大姐轻快了很多,却还在嘟囔:“少弄了不少玉米须。”等人家雇来的人走了,大姐扎个围裙兜,满地翻着秸秆划拉玉米须。

  入冬了,天冷了,地里的活计总算没了。立冬的第二天,大姐不顾雪天路滑,从遥远的韩杖子回来看望我的大爷和我的爸爸,除了吃的用的,还带回来两大方便袋玉米须。大姐说:“这可是好玩意,我爸和老叔一人一袋,当茶泡水喝,管高血压,高血脂的。”怕他们不信,又强调:“我们那有不少喝好的,人家喝了好几年了。”大爷和爸爸有些质疑,他们当了一辈子农民,还真的没有听说过。对玉米须的作用,我隐约觉得看见过,大姐说得似乎对。为了验证,我马上用手机上网,一查,大姐还真是个偏方专家——在中药里,玉米须又称“龙须”,性平,有广泛的预防保健用途。把留着须的玉米放进锅内煮,熟后把汤水倒出,就是“龙须茶”。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病人喝了,可以降血脂、血压、血糖夏季暑气重,龙须茶有凉血、泻热的功效,可去体内的湿热之气。玉米须,甘平,能利水消肿,泄热,平肝利胆,还能抗过敏,治疗肾炎、水肿、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鼻窦炎、乳腺炎等许多疾病。因为玉米须能加速血液凝固过程,提高血小板数目,能够抗溶血,所以可以作为止血药兼利尿药,应用于膀胱及尿路结石,还可以用于急性溶血性贫血。因为它有抗过敏作用,所以也可以用于治疗荨麻疹和哮喘等。另外,玉米须还有开胃作用。炎热的夏天,能喝杯玉米须茶有相当不错的保健作用。

  原来如此!我是第一次这么认真地查找玉米须的作用,却在生活中没有那么刻意用心地注意过。大姐真是细心、体贴,这一点我远不能及。那么多玉米须,择选,晾晒,打包,在这样的一个秋天,费了大姐多少工夫和力气。感谢大姐给我们做了榜样,在这个家里,她体会到的是家的温暖,却带给了长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血浓于水的报偿。

小链接
  时春华,女, 1992年毕业于朝阳市第一师范学校。她爱好文学,热爱生活,热衷于传播社会正能量,2012年起,开始在报刊、网络发表文章,并陆续加入北票市作家协会,朝阳市作家协会,辽宁省辽海散文协会等文学组织。她的散文、故事以农村题材为主,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行文贯穿知足与感恩,语言朴实接地气。几年来,她在《川州文艺》、《辽西文学》、《塞外风》《建昌文艺》、《河流》等刊物上和《北票在线》、《今日朝阳网》等网络媒体发表文章500多篇,她是北票市报特聘记者,有专版《朝花夕拾》。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