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旧事
文/郑宪宏 编辑/明月
二、蹾媳妇
儿时的农村,怕是再也没有比结婚更热闹的事了,大红双喜字贴满窗棂和门头,干净的屋子,绫罗满炕。红色的脸盆、红色的镜子、红色的茶壶、红色的被垛盖、红色的蜡烛,连挂钟上也挂上红布,拉灯绳都换成红线的,总之大红喜庆气氛充盈整个小院。
小孩子们到处撒欢的跑,虽然人家结婚,与大多数人毫不相干,但是看着到处崭新喜庆,难免心旌摇曳,心绪驿动。
彼时的新媳妇都是结婚正日子的前一天的傍晚,由新娘子家赶着马车,拉着新娘、送门亲(qie三声)、新娘一个妹子(有来个妹子,活一辈子的喻意)和大红的被褥等嫁妆,热闹地送到新郎家。
新郎家门口早就列队站好接门亲(qie三声),其中有一个全科妇女,也就是有老公的妇女,她负责搀扶盖红盖头的新娘下马车。门口放一个高大的马凳,新娘踩着下马车用的。两个毡子,交替铺地,供新娘踩在上面走路,因为新娘的脚是不能沾地的。一个火盆,新娘下车后在火盆上烤烤手,手就不脆了,喻意以后洗碗就不打家什了。
新娘到屋后,新郎的一个妹妹会拿一个装有干草末子的盆,让新娘抓三把,放在炕席底下,末子里放有硬币,如果抓到硬币是福气的征兆。
翌日,大婚的正日子。院子早已里人头攒动,热气腾腾,每个人都假装路过窗户附近,透过玻璃偷摸地瞄一眼漂亮的新娘。
傍晚来临。新娘要闯的最大一关,也是最后一关,洞房蹾新媳妇即将隆重上演。
蹾媳妇,有人说是农村洞房婚事陋习的残留。但不管怎么说,它是农村娶媳妇一道必备的传统项目,长期存在于农村闹洞房的过程中,彼时农村的村民都乐此不疲地演绎着。
夜至,小红电灯或红蜡烛掌起,只要是和新郎平辈,本庄所有新郎的弟弟,也就是新娘的小叔子们,便齐聚新房。开始计划筹谋蹾新媳妇的鬼点子。
事前新郎早已买好糖果,放起来。家人也知趣地躲出去了,把闹洞房的时间交给小伙子们,因为这是老家的奎成(也就是习惯)。
等孩子们越聚越多,便有大胆的弟弟上前向新娘子讨要喜糖,新娘子肯定是要拿上几把的,先期肯定是不给的。因为她知道,无论先给还是后给,或给多给少,挨蹾是必修科目,免不了的,索性就先不给。这样就挑起了弟弟们的兴致,有人一喊,小伙子们便一哄而上,如恶虎扑食,分别拽着新娘的两只胳膊和两条小腿,在炕上蹾起新媳妇来。
斯须,新郎会拿着糖果出来解救新娘,但是,兴致起来的小伙子们,糖果给得少,或新娘、新郎不配合表演,肯定是不罢休的。
亲眼见过,新郎到村小卖部买过五次糖果。
亲眼见过,新房的新炕席都登坏了,墙上满是脚印,新娘的新衣服也撕烂了。
亲眼见过,新娘和新郎一起被蹾得直喊饶。
……
这样闹腾到晚上10点左右,蹾媳妇的人也没劲了,新媳妇的糖果也发差不多了,家里人出现了,赶紧张罗煮饺子。
新郎的家人早早为蹾媳妇的小伙子们包好了饺子。
饺子一端上来,所有人都停下来,开始吃饺子,吃罢饺子,大家一哄而散。
自此,新娘的新婚大关闯关完毕。
虽然对新娘一顿折腾,但新郎的家人是欢喜的,高兴的。因为在农村,办任何喜事,都是来的人越多,人气越旺,动静越大,气氛越热烈,预示着以后的日子会越好。
所以,彼时看一个人家在村里的人缘如何,就看他家结婚闹洞房的人数就知道了。因为,为人处事差劲的人家、格路的人家,抑或是丘子人家(只进不出,不与别家来往),是没有愿意捧场,费力去蹾他家的新媳妇的。
说也奇怪,事实也正如村民愿望一样,越是大方的人家,人气越旺,日子过得越红火;越是小气,凡事算到骨子里去的人家,亲戚都不登门,不论怎么能干,日子就是不见起色。
母亲说:“叫多大心,过多大日子;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了,舍得,舍得,先舍才有得。”
故乡的老村,孤寂迷茫地伫立在沧桑巨变的历史大潮中,挣扎在世俗聒噪狂傲的漩涡里。任时代发展的车轮呼啸而过,压碎了光阴,掳走了岁月,也把传习多年的民风民俗撞得七零八落。
愿朴素之风俗再次沐浴故乡的老村,沐浴世俗的红尘,沐浴芸芸众生。
[责任编辑: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