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石佛沟逸闻(王宗文)

摘要: 石佛沟在我家北山的一个山坳里。那本是努鲁儿虎山的余脉,地属辽宁省朝阳县刘炮手沟自然保护区。

石佛沟逸闻

文化信使/王宗文  编辑/明月

  石佛沟在我家北山的一个山坳里。那本是努鲁儿虎山的余脉,地属辽宁省朝阳县刘炮手沟自然保护区。

  所谓石佛,其实就是一大块普通的崖石,形状刚好像端坐在山坡上的观音娘娘,黑黝黝耸出地面两三丈,又正处在路边。人们过来过去,总是不由自主地看上几眼。但当地人并没以此为奇。只因为这尊崖石像个慈眉善目的女人,所以都称其为石婆子。自然,人们管这沟也叫石婆子沟了。这也正反映了当时文化的落后。

  真正改名为石佛沟,还是后来。早些年,我们这边的人经常到建平县榆树林子赶集。当时的交通工具就是赶上几头毛驴,驮着卖或买的物品,俗称“赶垛子”。石佛沟正是通往榆树林子的必经之路。说到这,里边就有一段很离奇的故事。

  很早的事儿了。我们这里有一个做线麻生意的买卖人,去梁后(我们这都称建平为梁后)贩麻,赶了几个垛子回来。途中遇上大雨,走在崎岖的羊肠小道上,相当泥泞。好不容易等到雨停了。就走到石佛沟这地界,地面上又起了雾。这人心里着急,脚下一滑,摔进了路边的山涧。他心想,这下完了。谁知,等他恢复知觉,竟发现自己稳稳地躺在一簇簇野葡萄缠绕在一起的枝条上。再看看身上哪也没伤到。这时,天也放晴了。他爬起来攀着藤蔓回路上,几头毛驴还在。环顾四周,那个黑黝黝的石佛就在眼前。他从心里核计,这是佛保佑了我。回家后,特意买了两丈红布披在石佛身上,又备了香纸,在此烧了一天一夜。这下子,这尊从没被当地人当回事的崖石便有了灵气,人们不再叫石婆子沟,改口叫“石佛沟”了。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从此,这里渐渐香火不断。

  当然,这里或多或少充满些迷信色彩。由于地处偏僻,这里并没被人开发过。倒是附近几个山沟里的乡亲们遇上个啥灾呀难呀的,都到这里讨香火,无非是求石佛保佑平安。后来,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人们当然也不敢名目张胆地前来烧香拜佛,想来的也只好偷偷摸摸地前去祈祷。

  我十岁那年,得了一场重病。面黃肌瘦,身体虚弱。经医生诊断,说是患上了肺结核。那年代,虽然国家把合作医疗的重点放在了农村,但当时的医术并不十分高明。加上家里条件又不好,我一天病病怏怏地,每年都是春夏秋三季边治边上学,到了冬季,我是不能读书的,只能在家里自学。没意思的时侯,让父母买几本小人书看着消遣。但我的学习成绩并不落后。

  一天,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到我家,神叨叨地对我妈说:“这孩子是观音座下龙女偷生,明儿个到石佛沟求求观音菩萨,还个人子,就好了。”我知道她是神婆,只是当时不敢露面,庄稼话说有点“鬼八卦”,但我并不信她。心里说:我一个男孩子怎么能是龙女托生呢?但我拗不过大人,后来,她偷偷地领着母亲和我,带着香纸供品,还有一只公鸡,到了石佛前。摆放完毕,又把鸡冠子划破,抹些鸡血到石佛身上。口中念念有词,说了好多我听不懂的话。只有一句我还记得:“南海大士在上,保佑孩子快点好了行吗?”那时,我眼睛光顾盯着石佛,竟惊奇地发现,石佛真真地点了两下头!

  这事,说起来你肯定不信,当时我都不敢相信。但后来,也许是让我吃了那只鸡的缘故,我的身体一天好似一天,等到上中学时,完全康复了。至于佛点头的事,我从未向人说起,但总觉得是个谜。

  后来,由于这里交通不甚方便,又加上山里人外迁的太多。人们再到榆树林子一带,都是绕道坐车。虽然政府并不太限制宗教信仰,可这里毕竟闭塞。久而久之,也就没什么香火了。更有一件离奇的事是十几年前,跟前儿村子一个姓武的年轻人,一天上山放羊,也是闲着没事,拿着锹镐,原本是想在沟里挖獾子。不想獾子没挖到,一时犯傻,竟攀上了石佛肩上。只用镐头点了几下。把好端端的石佛的脑袋给点了下来。从此,这尊石佛成了没头的观音。

  奇怪的是,事隔不久,不知是真有灵性使其遭到报应,还是赶巧儿,这个放羊人(不敢直说他的名字)竟然猝死了。这事儿始终让人感到很神秘。因为石佛没有了头部,人们对其崇拜也不那么虔诚了。尽管人们还称石佛沟,但对不甚完美的石佛渐渐失去了兴趣,一点点将其淡忘。

  不过,当年发现“佛点头”的谜,到底还是叫我破解了。原因是石佛的头部与身体是两体的,中间必有一个支点。山里风很硬,一旦遇上强风(山里人叫溜沟子风)会微微晃动。否则,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把那么大一块石头推下来。这才是佛点头的秘密所在。

  出于对石佛的眷恋,我心里时常想起那里。如今这尊石佛没有了头部,总是觉得遗憾。

  无论如何,我毕竟与石佛有一段“奇缘”。石佛沟,也总是叫我难以忘怀。

[责任编辑:雅贤]

小链接

  王宗文,1979年毕业后参加过朝阳县文化馆的培训,后回乡在村任职。自1985年起在部队管理园林八年。1994年回家务农至今。1979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作品,在文化馆学习的同时也学到了许多美术知识,进而爱上了剪纸艺术。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