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过年讲究多
文化信使/时春华 编辑/素颜
冬天本是乡村的人们最闲在的时候,可是因为一个大年,人们往往要准备上一个来月,杀猪宰羊蒸年糕做豆腐,扫房子打年画准备过年的吃喝用度。即使到了年三十这一天,也还是在忙,不过三十这一天要忙得稳当,不能出错,因为乡村过年这一天讲究最多。
这一天,家家户户的主人要早早起来,在出太阳之前就把家门打开,以迎接新年的喜气,打扫得干干净净的院子里洒上些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清水,意味着干干净净过大年。因为初一不挑水,所以年三十这天要把水缸挑满水。吃午饭以前要把对联、挂钱和“福”字贴好,一般都是从外往里贴,表示辞旧迎新,接祥纳福。大人孩子都要和和气气,不能生气。尤其是小孩子说话没遮拦,大人特意嘱咐好了,不准乱说话,不准说“死”字,凡事小心,尤其是拿杯盘碗碟之类的活,一般不用小孩子插手,如果真的不小心弄碎了,就要口念“岁岁(碎碎)平安”遮掩过去。餐桌上的蒜是不能叫做蒜的,要么悄不声自己舀,要么不吱声把碗递给大人示意舀蒜,要么就说要“蘸头”。过年这天蒜是叫做“蘸头”的,因为蒜蒜音同“算算”,听着不吉利。
午饭的菜每一道都有名堂,代表吉庆有余的鱼,代表吉祥如意的鸡,代表好运长久的韭菜,表示勤劳的芹菜,表示团圆的丸子......有色有香的每道菜,都含有深刻的寓意。
年三十晚上因为不许拉动风匣,也不准动刀,所以,勤劳的庄稼人早早就劈好了木头,码得整整齐齐以备用,吃完午饭立即动刀把晚上要吃的菜该切的提前切好。天快黑的时候,家家门口都挡一根叫做拦门棍的粗木棍,意思是财源福气不外流全都挡在自家门里,从大门口通往屋门这段院里的过道上,有的铺上芝麻秸,意味着来年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也有的铺上荆条,这一天荆条身价一抖,就叫做“金条”了,男女主人故意大声支使孩子:“去把外面的金条抱进来。”讨得吉祥,意味着来年大把的钞票、金条富富足足,过上理想的好日子。
三十晚上吃的饺子,馅就有很多说道,过年不能吃酸菜馅儿的饺子,说吃酸菜馅儿的饺子,来年的日子会过得穷酸。年三十儿晚上要吃羊肉牛肉或者是驴肉的,人们迷信地认为吃羊肉的阳兴,吃牛肉的牛气,吃驴肉的就天不怕地不怕,驴兴得没人敢惹。包饺子时一定要多有几个褶子,不能把边捏成光边的,意思是不能让日子过“秃”了。饺子的形状很多,有传统的弯月形,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捏福”。有的呈“元宝”形,象征着财富遍地,金银满屋。也有的将饺子捏上麦穗形花纹,像一棵棵颗粒饱满的麦穗,象征着新的一年会五谷丰登,饺子的多种形状,预示着来年能财满屋,粮满仓,生活蒸蒸日上。有一个饺子里是包了一枚硬币的,祝福谁吃到了在新的一年里不缺钱花。饺子的摆放也有讲究,把元宝形饺子放在盖帘中间,然后绕着元宝一圈一圈地向外圈着摆,意味着“圈福”。关于这个习俗,民间传说中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说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很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到了年三十这一天,家里没面没菜,只好向亲友借来米面。和好面后,又胡乱弄了点杂菜凑和成馅包饺子。因为面是借来的,所以包的饺子就格外珍贵,摆放时,就小心翼翼一圈一圈由里到外,非常整齐,也很美观。刚刚从天庭回来的灶王爷看了很高兴。同村有个财主,家有万贯家产,平日山珍海味的吃惯了,根本不把饺子放在眼里。大年三十这天用肉、蛋等做馅包饺子,乱放在盖帘上。不料饺子下锅煮熟后,一吃味道全变了样。猪肉馅变成了萝卜菜。而那户穷人的饺子却变成了肉蛋馅的。原来,是灶王爷对财主家包饺子的态度很不满意,为了惩罚他,就把两家的饺子给暗中调了包。第二天,这事便在村里传扬开来。从此,人们再忙,年三十的饺子也要摆放得整整齐齐,以讨个“圈福”的口彩。
煮饺子也要讲究口彩的,饺子马上在开水中浮起来的时候,男主人一般会问:“这日子起来了吗?”煮饺子的主妇就要回答:“起来了!起来了!”这是把饺子从锅底浮起来比作日子好起来了。如果有煮破的饺子,男主人就会说:“嗯,看,这还挣了呢。”年三十的饺子煮破了,也不能说是破了,必须说是挣了,期盼着来年挣大钱,发大财。
三十的饺子,要多多地包,足够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全家人吃,包饺子的时候必须剩下一块面,意味着有余,日子富足有余的意思。
屋里饺子下了锅,屋外鞭炮已经噼里啪啦响起来了。年夜放鞭炮称为“发旨”(我不知道这样写对不对)有的人家早早在六七点钟就开始“发旨”说要“早发”,有的要赶在正十二点,说是要“走正点发”。不论哪种说法,无不带着发财、发达的愿望。
主妇新捞出来的饺子,是要先放在一个碗里三五个带着饺子汤,象征性地祭一下天地,祭一下祖先,祭一下供奉的神仙牌位,然后才可以端上桌吃。饺子端上桌 ,等大人坐好了,孩子们磕完头问个好才可以上炕吃饺子,大人们往往会给孩子一个红包,祝福自己的孩子健康、平安。
吃完饭,一家人守岁玩扑克,院外的灯笼、电灯彻夜通明,象征着人们来年的运道一片光明。有趣的事还有呢,那个子长得矮的孩子,就按照大人的嘱咐,够着门框打滴溜,说这样下年就会很快长个,一些大龄男青年会把自己家里的油坛子搬着换个地方,动荤动婚,说这样下年就有动婚娶亲的好事了。
在乡村,年三十的讲究很多,不论是啥讲究,都带着人们美好的期盼。实际上向往平安,向往幸福,向往好运是我们每一个人骨子里共有的愿望。
【小链接】
时春华:女,1992年毕业于朝阳市第一师范学校,热爱文学,北票市作家协会、朝阳市作家协会、朝阳散文沙龙、辽宁省辽海散文会员,《北票市报》特聘记者,在《北票市报》有专版《朝花夕拾》,在市报、《川州文艺》、《辽西文学》、《塞外风》、《辽海散文》、《河流》等发表作品150多篇,参加过朝阳《美丽乡村》的采写,文章是《诗韵新村韩古屯》。热爱生活,传播社会正能量,朝阳网络传媒《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