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千言难赋“天一石”(姚玉民)

摘要:写罢“木化石赋”,真有点姚郎才尽了。之后,不断有石友邀我为其收藏的木化奇石写上几句诗、词、联、赋什么的。我的感觉是有关木化石搜肠刮肚挤出的那些好词似乎都用完了,更主要的是找不到了当时的那种新奇感,心情总也激荡不起来,文思自然就短路。无奈只好应付几句,有的也就婉言推却了。

千言难赋“天一石”

文/姚玉民

  写罢“木化石赋”,真有点姚郎才尽了。之后,不断有石友邀我为其收藏的木化奇石写上几句诗、词、联、赋什么的。我的感觉是有关木化石搜肠刮肚挤出的那些好词似乎都用完了,更主要的是找不到了当时的那种新奇感,心情总也激荡不起来,文思自然就短路。无奈只好应付几句,有的也就婉言推却了。

  一日,我的小同乡,古董鉴赏家,奇石收藏家贡华先生,邀我去他的“文华堂”小坐清酌。品茗闲聊之余,他向我展示了一件称得上旷古奇石的木化石圣品——“天一石”。为什么称为圣品?因为此前我已领略了海君先生创作并收藏的红金龙。我称之为神品,所以这里姑且以圣名之。

  当初海君先生邀我写木化石赋时,许是新奇感油然而生,再加上初生牛犊不惧之因,酒后捉笔似有文思泉涌笔走龙蛇之态。不料胡诌乱赋之后竟然还获得了几多好评。随之倒是与石日亲,接连见识了一些奇石精品,但大都是口有赞言,心无诗意了。当贡华先生把我带到此石面前,当“天一石”三个大字豁然冲入眼帘那一刹,不仅让我怦然一惊,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这是一块半立方米左右,似圆亦方的不规则木化石。苍茫的底色上五彩纷呈,斑驳点缀着许多神奇曼妙的图画,大小不等,深浅不匀的玉质恰当地镶嵌在凸凹有致的石面上。即便没有那一组神笔天书的文字,此石也绝对够得上木化石中的上品。但天公造化就是这样,它总是追求至高成就完美。鬼斧神工般的三个大字,豁然写在正面的右上角,天一并行石居右下,布局匀称错落恰当。其笔锋之苍劲意韵之浑厚,有入石三分出石流韵之感。字迹既清晰易见,又飘渺迷离,于似真亦幻若显若隐间,有牵魂摄魄鬼走神游之况味,此乃真正的天书地册,断非人间凡俗之笔墨可比。

  “天一”这个词在中国文化中绝对是个最大的概念。《易经》中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它源自远古时代对天象观测而成的河图。河图和洛书在夏商周三代时就已成为帝王的宝物。它也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基石之一。河图是以十个数去分别匹配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从而揭示和记录了天地运行变化的规律和法则。

  通俗讲:天是宇宙之最大,一乃万数之源头。天本一而立。《老子》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之对应的下联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论。由此可见;“天一”者乃时空之最大,意境之最高者也。把如此份量的两个字假上天之手,于山崩地裂石烂海枯之际,精心摹写在木血石髓天精地卵育化出的木石之上,这不能不说是个神妙奇绝的创作。更有甚者,天书者并未忘加一“石”字,这一石字绝非添足之笔。一者为书写载体定质定格。二者,石乃五行中含蕴最广包容至多之物。石中含有金、木、水、火、土的各种要素,真是奇哉绝矣。

  天一尚有诸多文化意向。它还是天官星之名,太极神之称。能主正义知吉凶,保平安降吉祥。

  它也是太岁的别称:有神圣不可侵犯之意,亦有健康长寿之喻,同时还融入了天人合一的道家哲学。

  “天一”两字不过五划,竟然含蕴如此之大、之高、之深。让我们有理由,直接越过神秘、神妙、神奇的字眼,崇然以神圣尊之。   此石之奇不仅奇在主题之大之高之神之圣上,还有更多的故事供人解读。

  其形之奇。总体看酷似一尊古猿人的头像。五官清晰而匀称,神态凝重而深沉,似一位历尽磨难饱经沧桑的老祖,向我们讲述着人类在生命进化的漫长岁月中的奇异故事。

  其画之绝。天字下有一方孔岩洞,望之神秘幽深,洞口正中立一尊文财神,身着红袍一袭,头戴乌纱一顶,右手执如意,莲步轻移,悲情慈面,似向人间播撒着智慧和吉祥。而与之对称的背面则是一尊送子观音,左手轻抱一童子,右手平托净瓶,瓶中杨柳轻摇甘露欲滴,把生机和活力普降于尘世。

  其洞之妙。玉化的仙人手掌指向一幽暗的岩洞,仙人指路把我们带入深远的时空隧道。经用强光灯照射洞穴,会看到洞天之外,一轮似圆又缺的月亮。清寂的月光下有一厚厚的莲花状蒲团,蒲团上酣睡着三个光头小和尚。想是夜诵经文修念已倦,遂抱经席地而卧不觉酣然入梦。洞中似有梵音轻饶,依稀可闻禅吟梦呓之声。把我们带入彼岸清寂之境。

  这也许是一本我们人类永远也解读不尽的天书地册,一方永远也参悟不透的神木圣石。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我深知,以我浅薄的悟性,稚弱的笔力真的是难以驾驭和解读如此之大的主题。但乡情厚重文债难偿,我也只好勉为其难聊以抛砖,还是就此打住吧!把它留给更多的有情人、有缘人、有悟性有天份的人去不断的品悟、赏析。

  诗曰:

  天惊石破横空出,

  圣墨神笔走天书。

  禅渡彼岸真亦渺,

  道法自然有还无。

  天一生水墨无迹,

  地六成之书有图。

  尘缘岂释三教意?

  留待时空再解读。

  2013年中秋日写于静观书屋
[责任编辑:雅贤]

小链接

  姚玉民,笔名一民,在政府部门从事宏观经济管理工作多年。工作之余,坚持读书写作,系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朝阳市诗词学会副会长、朝阳市楹联学会理事、朝阳市龙翔书院顾问、香港大公报特约记者。在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杂文等文学作品近百篇。著有诗歌集《蟋蟀夜歌》、《雪泥鸿爪》、散文集《蓝色的夜》、杂文集《星月笔谈》。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