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特稿
那天,我手举七毛钱
文/钟国兴 编辑/立军
冬天,在呼啸的北风里,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手里高高举着几张毛票站在土路上,流着眼泪。
两个小时前,男孩就在这个地方意外地看到风刮来七毛钱,喜出望外,立即扑住,然后激动地跑回家。一进门他就高声喊:“我捡到七毛钱,七毛钱!”
这时,屋里传来一声大吼:“滚回去!捡到钱你还欢喜!”男孩愣住了。父亲怒气冲冲地走出屋门,接着喊:“你知道丢钱人多着急吗?给我送回去!”
男孩哭了,结结巴巴地说:“路上没有人,我不知道是谁丢的。”
“回那个地方站着!什么时候人家回来找,把钱还给人家,什么时候回来!”
男孩就这样一直站到天黑,还是没见到找钱的人。夜色漆黑的时候,母亲和姐姐费很大劲,才把男孩拉回家。
后来,这个男孩上大学和工作后许多年,都仍然深深记得这件事。他叫钟国兴。
钟国兴记得小时候经常见到一个无家的脏兮兮的乞丐叫李献。一次李献进门讨饭,钟国兴叫狗把李献吓跑了,却被母亲看到,母亲责骂他并且让他把已经出门的李献叫回来。李献没有回来,母亲埋怨他几次。四十年之后,在远方工作的他有一次回到家里,发现柜橱上单放着一双碗筷,刚要去拿,老母亲说:“别动,是李献的。”他惊讶地问:“李献还活着?起码有八十多岁了吧?”后来才知道,这个村几乎家家都有李献专用的碗筷。
2007年7月2日晚,父亲去世。正当钟国兴痛苦万分、不知道如何料理父亲后事的时候,当天夜里村里和邻村来了许多人。第二天早晨一看,院子里聚集的人足有七八十,大家忙里忙外,按照村里的规矩操办起来。
当地还实行土葬。出殡时,天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村里人抬着老人生前准备好的松木棺材和砌棺穴用的水泥板,艰难地行走在山路上。两公里泥泞山路,足足走了两个多小时。所有人都成了泥人。但是因为大家一起擎着一块巨大的雨布,老人的灵柩却始终没有淋湿。
钟国兴深为乡亲们的真情相助所感动。他知道如今当地顾一个工至少要三十块钱,就和村里主事的人商量,自己是否可以给每个人五十元。主事的人用陌生的眼光打量他好大一会,摇头说:“人家冲着钱能给你这样干?是凭良心,凭情份!你提这茬儿,不把人家看扁了?!”他不敢再提,只是给每位乡亲发了一盒烟,并且按照当地风俗,给大家磕了一个响头。
送葬的队伍必须经过一段玉米地,几十人踩倒了一大片半人多高的玉米。过后,钟国兴让弟弟去玉米地的主人家送上几百元作为补偿。弟弟刚开口,这家的老人就瞪起了眼睛:“什么?给钱?谁敢保证没灾没难,连这钱也要,那还是人吗?” 四十年前,钟国兴以为自己明白了为什么要手举七毛钱等着丢钱的人。
四十年后,才知道道理远不止如此,因为每一个为父亲抬灵柩的人都像是曾经手举过七毛钱,因为这里有一个靠为别人设身处地、用良心培养起来的真诚世界, 当你远离这个真诚世界的时候,无论拥有什么,都会是失落和孤独的。
笔者就是钟国兴。
作者简介:钟国兴,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学习时报》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