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世坤心中流淌着的歌
文化信使/郑海涛 编辑/金萍
“风讲着你的故事,雨说着你的传奇,花嵌着你的娇容,树簇着你的雄姿。清风岭——我的中国地,这里的山告诉我,是谁埋下仇恨的种子;这里的水告诉我,是谁捍卫了神圣的自己……”这首沁人心脾的“我的中国地”歌词是出自辽宁省朝阳市退休教师冯士坤之手,歌词发表在2012年2期《新歌词》期刊上。
冯士坤,1949年11月8日出生于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柳城镇郭家村,1971年参加工作,在郭家村小学任教34年。他从小受爱好文字的父亲影响,初中时便爱上了语文课,“文革”前他是学校图书馆里的常客,痴迷于文学,后来逐渐爱上写诗,并经常给一些报刊投稿,虽然没发表,但也收到了不少编辑的回信和鼓励。后来,冯世坤又对音乐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儿,他和同样爱好音乐的同学耿士荣一起经常配合,一个写词,一个谱曲,两人创作出了《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歌曲,很快在同学中传唱,当时在全校轰动一时,令很多同学敬佩和羡慕。
冯士坤中学毕业后到大队当专职报道员。当时的郭家村是县里的典型单位,所需要写的材料很多。于是,他凭着手里的一支笔写了大量的发言材料和新闻稿件,《朝阳日报》副刊经常发表他创作的诗歌,80年代他转为公办教师,业余创作加快了创作步伐,很多诗歌和歌词发表报端,成为人们眼中的“秀才”。
进入90年代后期,他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写出大量的诗歌,并陆续发表在《共产党员》、《词刊》、《新歌诗》、《歌词作家》等刊物。在歌词创作中,他的兴奋灶时时燃烧在充满激情的世界中。他善于用诗人的眼睛从火热的生活中扑捉灵感,从沸腾的时代里开掘旋律,从可歌可泣的故事中获取创作素材。在《中国汉字》、《我的中国地》、《没有攀不上的山》、《大凌河之歌》、《最美的妈妈》等歌词中,无论是歌唱祖国还是赞美家乡,无论中讴歌时代还是歌颂新人新事,他的作品始终涌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情绪,给人以启迪和鼓舞。
伴随着校园朗朗的读书声和大凌河边的田园风光,乡村教师冯士坤在歌词创作的道路上日趋成熟,成为一位在辽西大地上成长起来的乡土歌词作家。他相继在《新歌诗》、《歌词作家》、《朝阳日报》等报刊发表歌词作品。2012年,在歌词双月刊《新歌诗》中发表《大凌河水清悠悠》歌词二首。
时至今日,冯世坤在各报刊发表歌词50多首,有100多首歌词作品被音乐家谱曲传唱。2009年4月,在朝阳市“工会杯”市歌及优秀歌曲征集活动中,他创作的歌词《中国汉字》荣获二等奖;2012年10月,在中国当代少年儿童音乐作品征集评选中,他创作的歌词《十二生霄一个圆》获得一等奖;2012年,他参加了由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中国音乐家俱乐部、北京卫视阳光际传播、中国音乐家网等单位举办的“音乐‘中国杯’第二届全国优秀词曲、歌手、乐手、大型音乐展演”作品征集大赛,他创作的歌词《中国汉字》荣获作词银奖;同年8月24日,他作为朝阳市唯一一名获奖作者赴京参加了“2012音乐中国杯”第三届优秀词曲、歌手、乐手大型音乐展演赛全国总决赛“群星颁奖音乐盛典”,有机会目睹了闫肃、李谷一、赵季平等老一代音乐巨匠和艺术家的风采,并就歌词创作和中国音乐界一些知名人士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日前,冯士坤歌词集《棘径花开》由白山出版社出版。此书收入作者多年来创作发表谱曲的歌词一百多首,由原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艺术指导、著名词作家乌大为作序。据悉,冯士坤出版的歌词集《棘径花开》在朝阳市尚为首部。
小链接
郑海涛,辽宁省作协会员,现为《朝阳日报》《燕都晨报》驻朝阳县记者站记者;兼任《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朝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朝阳县作家协会主席。迄今在多家传媒、杂志发表各类作品万余篇次,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等作品集10部,编辑出版作品集15部,50余篇作品收入各类文集并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