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盈四壁的本土文艺评论家秦朝晖
文化信使/郑海涛 编辑/肖萍
在辽西朝阳,说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朝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秦朝晖的藏书,不仅在本市闻名遐迩,就是在省内或省外都是久负盛名的,因为他的藏书是每年以1000多册的速度在增长着。现在,秦朝辉创办并定居在朝阳市仿古街的“龙翔书院”藏书量已达3万多册。经过30多年的努力,形成了从开始的“秋水书屋”到龙翔书院的一个藏书飞跃,更是从秦朝晖的阅读起始到创作再到藏书的一个漫长的文学之旅。
那是一个窗外飘着雪花的夜晚,秦朝晖一气呵成地读完了这本8万字的书,此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都沉浸在书中。这是他的第一本藏书,这本书对他的影响太大了,以致于多年过去了,他心里仍然珍藏着一个永远的萧红,一个不灭的《生死场》。
秦朝晖1964年11月出生在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小凌河流域的一个书香之家。18岁那年他在辽宁省朝阳第二师范学校读书时,用3毛8分钱买了萧红的《生死场》,并用了一个夜晚读完。从此他对书有了偏爱,并产生了藏书的念头。参加工作后,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购书;娶妻生子后,在妻子的支持下,他精打细算,用家用开销钱购书,一路走来,一路书香。日积月累,秦朝晖买的书也伴随他的阅读兴趣而改变着。喜欢诗了,他就购买但丁、歌德、泰戈尔的诗集;喜欢哲学了,他就购买叔本华、尼采、萨特、罗素的大作;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了,他就购买老子、庄子、韩非子的典籍;喜欢中国现当代文学了,他就购买沈从文、张爱玲、汪曾祺、贾平凹的书籍。总之,他买书读书藏书,每天泡在书海中的日子是自在的、滋润的、快乐的。
对书的挚爱使秦朝晖成了书迷。每当得到一本好书他都如获至宝,恨不得立即把它读完,然后与朋友分享这种得书和读书的快乐。他说,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享受的过程,读书的过程就是愉悦和充实的过程。这些藏书,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精华和灵魂聚集的所在。没事的时候,走到书架前面,即使翻翻书、闻闻墨香,也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每一本书背后都有值得回忆的故事,因为藏书读书,日子变得厚重了、醇香了,同时对生活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变得也越来越豁达起来。
2013年的寒冬,龙翔书院———秦朝晖这个多年的梦想了终于得以实现。他成了这家书院的掌门人。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海涛曾这样评价秦朝辉:“龙翔书院,从概念到实体,在他心里至少已谋划了10年,飞翔了10年。多年来,朝晖热爱辽西故土,执著文学追求,读书不倦,诲人不倦,在他身上体现了难能可贵的人文襟怀、宁静致远的人文精神、广博兼通的人文素养。”
建立书院,既需要有真正的读书人,也需要有真正超脱于时代与狭境思想的梦想家。多年来,朝晖热爱辽西故土,执著文学追求,读书不倦,诲人不倦,在他身上体现了难能可贵的人文襟怀、宁静致远的人文精神、广博兼通的人文素养。作为一位有相当成绩与影响的文化学者和批评家,他的谦和、容纳、凝聚力和感召力,几乎是鲜见的、穿越式的,为此,有人比喻他来自唐宋,有人说他来自希腊,其实他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当代人、辽西人,一个为辽西文学建设、文化建设默默奉献的人。
至今,秦朝晖出版了文学评论集《手稿消逝的年代》;《守望与诉说———辽宁作家个案研究》,并获辽宁文学奖文学评论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特邀评论家、《辽西文学》执行主编、龙翔书院院长。2005年获辽宁省文艺理论批评振兴奖,《花一样的女孩》等诗歌、散文、文学评论获国家、省、市以上奖励20 余次。
从一部《生死场》到30多年的作家梦,再到30多年的藏书之旅,秦朝晖潇洒地走在辽宁朝阳这片热土上。他知道,尽管脚下这片土地给予他的太多太多,但他的心里仍然珍藏着一个永远的萧红和一个不灭的《生死场》。
[责任编辑:雅贤]
小链接
郑海涛,辽宁省作协会员,现为《朝阳日报》《燕都晨报》驻朝阳县记者站记者;兼任《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朝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朝阳县作家协会主席。迄今在多家传媒、杂志发表各类作品万余篇次,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等作品集10部,编辑出版作品集15部,50余篇作品收入各类文集并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