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赵
文/郑海涛 编辑/肖萍
在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尚志红军中学有一位叫赵清余的高级教师,几十年来,熟悉他的人,无论是乡下的还是城里的,都喜欢叫他“老赵”,还有一些文友叫他“随和儿”,他对此一概笑纳!
赵清余与教师是有缘的。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在家当了3年半农民的他,凭借自己的文化底子,一举考取了当时地区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中学当了一名教师,至今已是第34个年头了。
老赵当年在师范学的是数学专业,任教后,他先后教过初中数学、语文,后来又教历史、地理、生物,在学校,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多面手”教师。他常说自己的书教的不好,但在采访中,学生们对他评价都很高。前几天,一位在十几年前听过赵老师语文课的学生说,当时她只听了赵老师一个学期的语文课,赵老师便被调到别的班了,当年她老一阵子失落啦!她说当时气得真想去找校长理论,要求赵老师再教他们,可因为只是10几岁的孩子,实在是无能为力,只好背后偷偷地流泪……老赵曾经得过县优秀教师的称号,那绝对是领导、同事们公平公正评选出来的,自己没拉一张选票。
老赵生活在云蒙山下的山沟里,祖辈是农民。小时候因为喜欢农业劳动,奶奶给他起了个“庄稼人”的绰号,于是就与“三农”割舍不开,一直在农村做农活。教课之余,他耕种妻子和孩子的那“一亩三分地”,后来老婆转为公办教师,本来他们不想种地了,可是妻子突然走了,孩子们念大学需要钱,买楼房需要钱,他的经济状况不佳,没办法,还要耕种那几亩薄田。他种地属于“二把刀”,像春天的播种,夏天的耕耘,秋天的收获,诸如扶犁、点种、扬场、簸簸箕,虽然他都会,只是做得不精细,马马虎虎,勉勉强强。
老赵除教学之外,还是个作家,有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证书。14岁的时候,由于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同学们面前宣读,于是自己读了几本书,就野心勃勃地做起了作家梦。他把稿件寄给《辽宁日报》,咨询投稿事宜,之后便开始了长达40多年的文学追寻之旅。28岁那年在县文化馆主办的报纸上,文字变成铅字。同年,在省里一家函授刊物上印出了4000多字的“小说”,还附加了老师的“评点”。
之后,老赵对文学的热爱便一发不可收拾。再后来,老赵便在“教师——农民——作家”这些称为中循环往复着。上课之余、下班之后,他做农民,种地,种菜,栽果树,虽然经济上的回报与付出似乎不成正比,但是“晨起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不失是一种恬淡的生活,一种人生的乐趣。老赵经常去自家园子里捋一把青菜,就能把两个馒头送下肚子;到树上摘几个李子,在衣襟上擦几下,就香甜地吃进嘴里。对此,老赵说,这感受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能感受到它的舒适与滋润。老赵把这些平日的生活点滴和感悟记在心里,再用他的笔落实到稿纸上、印刷到报纸杂志中,他说这就是他生活中最大的幸福与快乐!
几十年来,老赵积累了很多素材,有人把乡亲们的八卦当娱乐,一听而过,老赵却把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进行再加工,于是一篇篇“小说”出炉了。他的小小说《种草的老海》就是以一位表弟为原型创作而成的,并获得了中宣部、《农民日报》和团中央等7家单位联合征文三等奖;他把几十年创作和发表的“小说”结集成《乡下》出版。朋友们对他创作的以“农村、农民、农事”为题材的作品赞赏有加,一致认为“有意思”!
老赵在学校还做了一件有利于学生们提高文学素养的“大事”,那便是组建校学生文学社。2013年8月7日,老赵在《辽宁日报》发表了《小荷今年28岁了》,就是专门介绍校文学社由创办到走过28年的风雨历程。现在,在校领导的支持下,老赵组织编印的文学小报已达245期,刻印学生作文1000多篇。多年来,老赵还把学生作文推荐给全国各地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其中有100多篇发表在《全国中学生作文选》、《辽宁日报》、《作文评改报》等数十家刊物上。现在学校近900名学生,有300多是文学社成员,文学社有2人加入省作协,多人加入市作协。
老赵除了教师、农民和作家之外,在朋友中还有几个“称谓”,如“二哥、瓦匠、理发师“等,这几个称谓不用细说就能知道,老赵的为人是咋样的,老赵的手艺是啥水平的。老赵平时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儿,丰富多彩,热热闹闹,充实向上,他从乡下走来,感知一路的风雨和精彩,用他自己的话说“知足了!“用朝阳文学圈子的朋友对老赵的评价是:”好人缘,难得的好人!“
[责任编辑:雅贤]
小链接
郑海涛,辽宁省作协会员,现为《朝阳日报》《燕都晨报》驻朝阳县记者站记者;兼任《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朝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朝阳县作家协会主席。迄今在多家传媒、杂志发表各类作品万余篇次,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等作品集10部,编辑出版作品集15部,50余篇作品收入各类文集并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