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30岁那年被选为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文/刘春丽 编辑/肖萍
在前不久召开的辽宁省朝阳市第五届作家协会会员代表大会上,出生于1987年的张男被选为朝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成为朝阳史上最年轻的市作协副主席。
张男很年轻,今年刚刚30岁,但细数张男的曾经,会让人感觉这个年轻的女孩经历可谓厚重。张男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现就职于市委党校。小时候,是爷爷开启了张男的文学启蒙,经常给她带来各式各样的书籍、历史故事、少儿文学作品、经典名著,让她对文字有了模糊而又有温度的触摸。由于早期的文学营养,张男考大学时毅然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从此,文学带她进入了一个斑斓的世界,唯美玲珑、睿智深刻。张男说,文学既是导师、又是挚友。
张男爱好文学,因此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都是在文学院度过的。在本科时期,听课、阅读、笔记成为记忆中的关键词。那时候,张男对于文学所知还不深厚,各科老师对文学史的讲授,成了她探寻文学的先导。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世界文学、文艺理论是必修课,老师列的一大堆书单让她广泛研读了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对文艺作品的摘录、笔记、思考就成了最初的文学汲养。读书期间,张男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试笔创作一些青春小说、散文、歌词、诗歌。有了文学的滋养,张男作品在全国第五届“写作杯”文学艺术作品大赛中荣获二等奖;《论池莉小说的叙事艺术》获得辽宁师范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奖。
出于对文学的热爱,张男读研时主攻当代小说与批评方向。研究生的生活有些单调,却也别样充实,研一的时候,张男就给自己定了计划,每周都要读五篇文献、看一本小说、写一篇评论,一年累积下来,在小说评论上有了一些领悟。读研期间,张男阅读了大量现当代小说、外国名著、中外文学理论,摘录成笔记,同时,在研读文学理论、文学史的基础上,写了很多小说评论和读后感,集结成厚厚的笔记。大量的阅读和实践给了张男锐利的视角、细腻的感触,在文学评论上也渐渐积累了一些思考和感悟,探寻个性化的逻辑定位和行文构架。在读研的时候,张男主要用力方向在文学评论上,并在《辽海学林》上发表《苦难中的精神跋涉——浅析〈受活〉包孕的叙事姿态及思想重量》、在《课外阅读》上发表《浅论严歌苓的〈扶桑〉》、《浅论余华创作的悲剧意识》获得辽宁师范大学硕士优秀毕业论文奖励。
毕业后,张男入职市委党校,刚刚进入工作单位,需要熟悉环境,需要学习一系列知识,但是这并没有搁置她对文学的热爱。工作之余,张男拿起文学作品细细品味,也会有意识地阅读一些文学理论著作,保持鉴赏作品的敏锐度和理性思考。两年来,张男工作之余创作了一些中篇小说、散文和评论,小说风格试图突破校园体裁,迈入对人生的思考,散文大多是一些生活感悟。在此期间,对辽西文学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开始把评论关注点投入到辽西小说家身上。其中,《行走在大地上的印记——浅析尹守国的农村题材小说创作》在《鸭绿江》2015年第1期发表,这是张男在省刊上第一次发表关于朝阳作家的评论,因为创作颇佳,编辑没做大的修改,通篇刊发。这对张男无疑是极大的鼓励,也增强了她继续文学评论的信心。除此之外,《追赶记忆的回眸——读白先勇小说有感》刊载在《辽西文学》2014年第2期、《笑与泪的缤纷交织——读〈第七天〉有感》刊载在《辽西文学》2015年第1期。《作家天地》2015年第2期“辽西新高地”栏目头题重点推出张男的《行走在大地上的印记——浅析尹守国的农村题材小说创作》和《寓言式的真实和悲剧化的苍凉——读〈炸裂志〉有感》,并配发作者简介和照片。2015年第3期《文化朝阳》发表了她的传记《英雄大义,精神长存——纪念抗日英雄刘桂五》。《天鹅的日记》获得辽宁省征文大赛优秀奖,《笑与泪的缤纷交织》获得朝阳市“天马·时代广场杯”首届文学作品大赛三等奖。
张男说她喜欢家乡朝阳,因为这里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文学土壤辽阔的地方。在工作和生活的日子里,张男结识了一些师长、文友、同仁,和他们的交流、探讨开拓了她的文学视角,令她在追梦的路上不再孤独。2014年,张男成为朝阳市龙翔书院签约作家;2015年,张男加入辽宁省作家协会;2016年,张男成为辽宁文学院短期培训学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6年6月15日,张男被选举为朝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这对于她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也鞭策她继续扎根文学、笔耕不辍。在张男的脑海里,文学是一泓清泉,唯美而细腻;文学是一处桃源,抚慰读者心灵;文学是一双慧眼,找寻人性光芒。
张男说,以后一定要做一个优秀的作家,做一个有灵性、有挚心、有温度、有情怀的作家。以后的日子里,会以朝阳市作协副主席这份殊荣为动力,不断地挖掘辽西作家的精品创作,打磨评论;不断地研读经典作品和文艺理论,锤炼思维;不断地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做一个灵魂的歌者,找到生活中值得书写和希望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