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博士何家欢
文/孙守仁 编辑/立军
小时候,何家欢爱画画,喜欢在画纸上涂抹出另一个世界。十岁的时候,何家欢大脑中的另外一根神经开启了,竟然开始写起童话来。那时候,我是她的写作辅导老师。我看到许许多多的小生灵跃然纸上,它们会说话,懂交流,像人类一样拥有情感和自己的小世界。在小学毕业时,何家欢出版了自己的童话集。
何家欢家里的书架上摆满了童话书。上大学前,尽管学习任务很紧,课业负担很重,但偶尔仍能在《文学少年》、《新少年》等刊物上看到她的名字。2006年秋天,何家欢被沈阳师范大学录取,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她仍没有离开童话创作。她对一切生命都非常有感情,特别是那些树木和小动物。那些可爱的小生灵天天围绕着她,好像在对她说,童话女孩,我们也想走进你的故事里,也想让人们知道我们的名字,好吗?而何家欢,这个爱笑的大女孩,总是满心热忱地接纳它们,让它们一个一个走进自己的童话中。她的生活,一直在广袤的童话世界中徜徉。2010年秋天,何家欢带着她的文学梦想考入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投入梅子涵教授门下,继续进行儿童文学深造。
在上海读研的那段时间,何家欢每天都浸润在古今中外的儿童文学名作经典中。那些日子里,学校图书馆和自习室总能看到她高高瘦瘦的身影。在读了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之后,她开始对自己以前写过的作品产生否定,觉得那些文字很幼稚。甚至有一段时间,她都不知道自己该如何继续下去,写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但是最终她还是走过了那段瓶颈期,开始了童话创作的新阶段。何家欢说,在上师大读研的那段时间是她生命中最宝贵的一段时光,如果不是梅老师的引导,她很可能会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路,有着和现在不一样的想法,写着不一样的文字。正是梅老师在课堂上用他对儿童文学的热情鼓舞了她,用他对儿童文学写作的认真态度感染了她,才将她引向了更美好、更开阔儿童文学的天地之中,何家欢曾获得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又出版过童话集,但是身边的同学却鲜少知道她的这些成绩。她一直是个淡薄名利的女孩,喜欢安静的生活和默默地写作。在上师大读研的三年时间里,何家欢发表了童话作品和学术论文十余篇,并写下了论文《几米绘本的心灵空间——论几米作品的艺术特质》,这篇近五万字的学位论文是她为自己三年硕士学习交出的一份答卷。
2013年秋天,硕果飘香的季节,何家欢从上海师范大学毕业了。26岁的何家欢选择回到东北,继续她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梦想。这一次,她考入了吉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成为著名文学批评家孟繁华教授的弟子。何家欢说,能够投入孟繁华先生的门下是她的幸运,每次师生相聚的时光,孟老师都会谈起他对儿童文学的看法,那崇高的人文情怀常常令她震撼不已。在吉林大学学习的三年时光,她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儿童文学学术研究上,同时,她的童话创作也渐渐开始开花结果。2014年,何家欢的童话作品《月亮不见了》获得了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2016年1月,何家欢出版了她的第一本注音童话《暖暖鼠和猬克多》。同年7月,何家欢的个人作品集《一条通往幸福的路》由新世纪出版社出版。这一次,一贯对学生创作严格要求的梅子涵先生在她出版的童话书上写下了这样的评价:“安安静静的美好和细细潺潺的流动,站在了文学、童话的位置上,很有文学样子地朝着儿童们走去,儿童如果阅读了,就会随着她往文学里走。”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位老师对学生认真写作的肯定与期待。
又是三年春秋,何家欢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并获得了吉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的成绩。这篇十余万字的论文不仅倾注了她对儿童文学研究的热情,更有她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理性认知与清晰判断。毕业后,我曾问她有何打算,她说她想要成为一名高校教师,最好能有机会去教儿童文学课程,那是她的愿望。
写到这里,我仿佛听到了小猴子吱吱的叫声,和小鸟扑棱棱的飞翔声,我看到了四周绽放的玫瑰花和摇曳的蒲公英,而那个高高瘦瘦的女孩就站在它们之中,被鸟语花香所环绕。我又仿佛听到,有学生在对她说,“何老师,我也喜欢童话,我可以像你一样成为写童话的人吗?”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从她的身边会飞出更多的童话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