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丹青绘牡丹
文化信使/郑海涛 编辑/雪盈尺
对花卉的喜爱是人的天性,正如英国人喜欢玫瑰,美国人喜欢山杞,墨西哥人喜欢仙人掌,日本人喜欢樱花一样,中国人对牡丹有着特殊的感情。张兰芳就是一位对牡丹情有独钟的人。她由对牡丹的喜爱到开始画牡丹,到画出了牡丹富贵吉祥的精髓,把自己一生的真爱与牡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艺术家是美的创造者,而这个美的创造又完全来自于生活、取之于自然。在辽宁省朝阳县水利局所属的原水利机械厂幼儿教师岗位下岗的张兰芳就是其中的一位。一次机缘使她爱上了美术,并在心底深深地扎下了根。在张兰芳15岁那年初春的一天上午,收拾父亲的书箱时,偶然发现一些父亲所画的花鸟工笔画,觉得很好看,没想到父亲在工作之余还有这个爱好,感到很好奇,便暗下决心学习画画,长大当一名画家。她刚开始用“照葫芦画瓢”的方式画电影画报上面的演员,画书上的花鸟,看见什么都想画。许是有父亲爱好美术的遗传,刚开始就画得比较像,而且随意自然,没有紧张的感觉,更加激起她学习美术创作的信心。16岁那年,朝阳县文化馆举办美术培训班,她听说后去学习了一个月,第二年文化馆再办班时又去学习了一个月,学习美术的劲儿更足了。在17岁那年,她觉得自己画得行了,便报考了鲁美,没想到专业课的成绩过了,文化课没过,第二年接着考,专业课分数上去了,而文化课还是如此。连续两年报考鲁迅美术学院都名落孙山,她知道自己的学龄太短了,文化课底子薄弱,想通过考试进大学深造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张兰芳的大学梦破灭后,在父母的帮助下参加了工作,先后在朝阳县的供销系统和县水利系统的下属企业工作,直到下岗后自主创业开办美容院,在忙忙碌碌中20多年没有再摸画笔。但是,她的大学梦虽然破灭了,而当画家的美梦却仍然在做,只是由于多种原因没有遇到爆发点。到了2010年,张兰芳的女儿考上了渤海大学艺术专业,毕业后考上了研究生,学习水彩绘专业。这时,她发现女儿对美术专业爱得很深,从女儿的身上看到了父亲对美术的热爱,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对美术事业的刻苦追求,父亲和女儿这两位隔代人给她的影响,使她重新拾起了画笔。在高爱国、车淑珍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开始学习素描,然后学习国画专画牡丹,克服各种困难一如既往地画下去,走上了美术创作这条道路。
张兰芳深知,艺术的发展贵在创新,传统的需要继承,但不能止步不前,要在不断变化中求新求异。她在画牡丹构图时服从整体的原则,不计较一瓣一叶的得失。透过运用工写、虚实、均衡、韵律等手法,创作出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其笔下的牡丹取百家之长,又保持了其雍容华贵、花容丰满、姿态烂漫、色彩绚丽的独特韵味和风格,画出了牡丹富贵吉祥的精髓。张兰芳多次参加省、市画展,其作品曾获东北“牡丹王”之称;长卷《牡丹图》被吉林省档案馆收藏;四条屏《牡丹》获山东省襄汾“缘梦圆杯”优秀奖;其作品经中国书画院评委会评定授予她“一级美术师”称号;2016年,在北京芳轩国际书画艺术中心等举办的“东方红·伟人颂”纪念毛泽东逝世40周年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大展赛中,创作的书画作品脱颖而出,荣获金奖。
张兰芳爱上了美术创作,更爱上了绘画牡丹,爱得一发而不可收,只要能抽出时间就画,现在几乎每天都画一幅牡丹,至今在她的笔下已画出了1300余幅各种风姿百态的牡丹画,有近百幅通过网络销往广州、深圳、浙江等地。
面对所取得的喜人成绩,张兰芳仍感到与自己的理想还有很大的差距。她要发奋努力,用时间和智慧来拉近这段差距,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一路走下去,把心里美好的想象用手中的笔画出来,用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