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在我心中的样子

摘要: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的名字,全世界都知道。有人说他是一条河,是哲学的源头之一。有人说他是一座桥,只有通过他,人们才能更好地思考。

康德在我心中的样子
文/高海涛 编辑/素颜

  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的名字,全世界都知道。有人说他是一条河,是哲学的源头之一。有人说他是一座桥,只有通过他,人们才能更好地思考。

  康德出生在一个叫哥尼斯堡的小城,有趣的是,这个小城恰好有河也有桥。那条河宁静美丽,河中心有两个小岛,小岛与河的两岸有七座桥连接。于是就有人提出了问题:在所有桥都只能走一遍的前提下,如何才能把两个小岛都走遍呢?这就是所谓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因为有许多人孜孜不倦地尝试去解析,最后发展成了数学中的图论。

  康德毕生都没有离开这个城市。在那里他不仅留下了大量的哲学著作,还留下了关于人与时间的神话。据说康德非常恪守时间,在哥尼斯堡大学,他每天的起床、上课、进餐和散步,都能准时到分秒不差。因此有人说:“哥尼斯堡的主妇们总是根据康德每天路过的时间校正钟表”。

  康德在我心中,开始就是这样一个守时而可爱的老头儿。

  但恪守时间的康德却没有想到时间的沧桑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哥尼斯堡被归入苏联版图,更名为加里宁格勒,现属俄罗斯。如今,惟有以康德名义雕制的一座铜碑,被安放在哥尼斯堡的城头,铜碑上镌刻的铭文,是从他的《实践理性批判》中摘出的一段话——

  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就越是对它们发出赞叹并心怀敬畏,那就是我们头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这段话作为康德的名言,可能比康德本身还要有名,或者说,这段话和它所言说的那两种东西一样,让人越是思考,就越是发出赞叹。

  我曾经亲耳聆听过温家宝总理引用这段话,那是2006年初冬,在人民大会堂,温总理给全国文代会和作代会的代表们做报告,我忘不了他引用这段话时那有力的手势和深切的目光,以及代表们经久不息的掌声。

  其实关于道德问题,康德还说过许多有意思的话,比如:“道德不是指我们如何让自己幸福,而是指我们如何让自己配得上这幸福”。

  这样的话也很深刻,但显然比不上前面的话,因为它不仅深刻,而且说得很美。汉语中还有一种文言的译法,我更喜欢:“位我上者,灿烂之星空,居我心者,道德之律令”。给道德律加一个字,变成道德律令,不仅语气上显得更加迫切、庄严、不可抗拒,而且因为对仗押韵,也被赋予了五千年古老汉语所独具的审美意味,那就是工稳和隽永。

  因为有了这段话,康德在我心中的形象就不仅是可爱的,也是美的。他时而抬头远望星空,时而低头观照内心,可谓是俯仰天地之间,哲思流布宇宙。美国画家帕里斯有一幅著名油画叫《望星空》,画中那位坐在海边的少女,被评论家称为“星空下的女孩”,说这种女孩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类型,她们的内心有一种沉静浩瀚之美,而这种美就来自伟大的康德,是康德所创造的。

  不过,去年春天我读到一首英文诗,它让康德在我心中的样子变得有些复杂了。这首诗的题目叫The Third Wonder, 即《第三奇观》,作者是美国诗人艾德温·马克海姆(Edwin Markham),诗很短,译成汉语,只有五行:

  有两件事,康德说,会撼动我们的灵魂,

  一是天上的星空,二是道德的精神,

  而我知道还有件事,虽然不够明显,

  但更令人惊心,那就是一无所有的人民,

  年复一年,怀着巨大的沉默与坚忍。

  说实话,这首朴素的小诗比一部长篇小说或电影更让我感动,它很雄辩,也很有力量,它对康德的话是一个小小的颠覆,至少是一种补充。真的,我们确实不应该忘了人民,这不是空话,因为,没有人民的星空能称得上星空吗?没有人民的律令能称得上律令吗?或者可以这样说,只有爱人民的人,才是能够俯仰天地,真正具有道德力量的人。

  我把这首小诗译出来发表,许多人感动了,书法家李仲元先生还将其写成遒劲的书法,赠我一幅挂在墙上。每次我看到就想,因为这首诗的质疑,康德也许会感到一点羞惭,其实没必要,毕竟这只是一首小诗,不足以动摇康德在我心中的伟大,它最多是告诉我们看问题可以有多种方式。这样想着,就觉得康德更可爱、更沉静、更浩瀚了,于是我对他也惭然一笑,为自己译出这首诗表示歉意。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