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信使/杨颖 编辑/雅贤
秋风起橘柚香,书墨亦随香。一年一度的“书香满校园”活动又开始了,校工会送给大家的礼物是——李镇西代表作《爱心与教育》。当然,依旧要求读后有所思,有所感。说心里话,这个要求是让我有一点小小郁闷的,很多时候,我已经仅仅把读书当成一种休闲与享受,沏一壶清茶,伴窗外月色,在书香的氤氲中,放松身心而已。
我一直是一个简单的人,拒绝复杂和深刻。拒绝的原因,恐怕就是懒惰。一开始,我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来读这本书的。看着看着,我对李镇西老师产生了好奇:一个怎样的老师,能得到学生和同事们那样的尊敬与喜欢?一个人有怎样的情怀,才能说出“我们的教育对象无法选择,我们却可以改变心态”?于是,我决定认真、再认真地读读这本书。用了十二个晚上看完后,虽然没有像封面上写的那样泪流满面,但却有了写点什么的欲望。我第一次意识到,我的简单实际上包含着更多的是惰性;我所谓的平淡更多时候是苍白平庸,是肤浅无为。
这本书中,最感动我的故事,不是每天给汪斌煮鸡蛋,背周慧去医院;不是为每一个学生过生日送礼物,送特别感人的华诞祝愿;不是按学号轮流家访,超负荷工作却不计报酬;不是为每个毕业班编“班级史册”,而是转化后进生万同的故事。
这份长达50页的教育手记,是迄今为止我见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父母离异的万同,跟着嗜赌成性、语言粗秽的母亲改嫁。从小,每天和社会上的小痞子搅合在一起,打架、偷盗、辱骂老师是家常便饭;作业从来不交,学习更是一塌糊涂,入初中时各科基本都听不懂,开学的第一天就偷盗同学的MP3。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止一次问自己,如果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样做?我相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教师,我也会如李镇西一样耐心细致地同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次的重复错误吗?我想我不会,我会失望,会伤心,会愤怒,会觉得我已经尽力了,而“教育不是万能的”。
许多天,我沉默着:作为教师,当然喜欢那些积极上进,成绩优异的学生,可这样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许多天,我沉思者: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对那些暂时还不够漂亮的孩子,怎样才能给他们更多的关注、指导、包容?怎样用自己的热情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
书中更让我震撼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以前我也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深刻地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时,我深深地震撼了!这是一位真正伟大的教师。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自己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很多时候却仅仅把教学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
我想,接着我能做什么?我的教育生活会因这本书,这个人改变多少?我是不是也可以再多爱学生一点,多给他们读篇文章?也尝试给他写封信,送她一首诗?我是否也可以开始写写教育手记?不为别的,为了自己,也为了和我共走这一段人生的孩子们。那么多可爱的笑脸曾经就在眼前啊!可惜时光总会让笑脸变得模糊,让记忆变淡。如果能携一支笔,记录下当时的欢声与笑语,至少,我们可以让遗忘来得稍慢些;至少,老了的时候还可以坐在摇椅上翻着发黄的纸页,慢慢回味自己的青春岁月吧?
感谢“书香满校园”活动,让我能读到这本十年前就已问世的书,欣赏到这些引人深思的文字。最能致远是书香啊,虽晚了这么些年,可《爱心与教育》中的许多故事与道理,将伴我继续走好以后的教学乃至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