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海岸桃花(五)
文/高海涛 编辑/雅贤
中午海边最好看的景致是树,中国民俗有“赏午”之说,赏午就是赏树。周邦彦《满庭芳》词:“午阴嘉树清圆”,是夏天独有的审美情趣。绥中的果树多,苹果、白梨尤负盛名。四五月间,梨花千树,那雪白的梨花有时都会吹落海中。但此时是七月,七月绥中最可观赏的是槐树,城里村外,远山近岸,到处槐花飘香。我对槐树一向情有独钟,是因为古诗中有“落叶添薪仰古槐”的名句,也因为在英文中它叫 Chinese scholar tree,译过来就叫“中国学者树”。这是比较典型的中国树种,而且它和西方的橡树一样,喜欢独自生长,村子里有一棵槐树,就撑起了整个村子;山坡上有一棵槐树,连庄稼都显得风雅。
除了槐树,绥中的嘉树还有核桃树,在这个季节果实正毛茸茸地绿着,树大根深,浓荫匝地。想起莎士比亚《麦克白》中的一句台词:“水手的妻子们,把核桃放在双膝”,可见核桃与大海有某种特殊的缘分,至于为什么放在双膝,那就不得而知了。
海风比阳光还要干净。风吹过来,树影婆娑;风静止了,树影还在摇曳。不知道这种景象是否普遍,都说树欲静而风不止,但在海边,即使风停下来,所有的树却似乎还在配合着海的波浪,轻轻摆动。这让人感到,树与海的关系,有时会超出树与风的关系,或者说,海是吹动树的另一种风。
不仅如此,海边的生态和树木品种,也往往会影响到海水的色调。比如在美国东海岸,人们喜欢用紫罗兰来比喻那里的浪花;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居民觉得海水更像薰衣草;而在俄罗斯,大作家契诃夫曾坚持认为,雅尔塔地区的海水是温暖的丁香色。那么,绥中的海水是什么色调呢?也许它应该是春天像梨花,夏天像槐花,早晨的时候像苹果花一样朦胧,黄昏的时候又像落满了银杏的叶子。
契诃夫最喜爱的地方是雅尔塔。他在那个迷人的海边给朋友写信,说海边有一座夏天的花园,又洁白又美丽,不仅开满了白色的樱桃花,姑娘们也都穿着白色的衣裙。但接着他却出人意外地写道:花园外面,天正下着雪。
这种“镶着雪花的夏天”,该多么令人向往。
绥中海边的夏天,那外面是不是也镶着雪花呢?七月的海风带着咸味,偶尔真透着丝丝清凉。远处几个姑娘的裙子被风挑逗起来,相互嬉笑着捋平,想起古代乐府中就有“罗裙易飘飏,小开骂东风”的句子,不禁感动,无论什么时代,风总是风的样子,女孩总是女孩的样子。
离海边不远的地方,有一座气象峥嵘的山丘,上面站着一位神闲气定的老人,自我介绍说,他就是我们脚下这片遗址的看守人。问是什么遗址,答曰“碣石宫”,也就是秦始皇、汉武帝当年到此巡游的行宫,并说其面积之大,远远超过阿房宫。老人健谈,且极博学,不仅能根据发掘时的具体情况和数据,指点我们看整个遗址的规模与细节,而且还熟知古人的“天子明堂”之制:“布政之室,上圆下方。体则天地,在国正阳。窗达四设,流水洋洋”……我们听了都不禁折服。老人的身后,是一片苍翠的松林,海风吹过,散发着秦皇汉武时代油松的味道。
老人一边雄辩地讲着,我们一边雄辩地点头。就凭这个老人,没有人会不相信,巍峨的秦始皇、汉武帝都确曾“驻跸”过这个平缓的山丘,“东临”过这片浩瀚的海域。至于为什么叫“碣石宫”,老人回头一指:“欲知苏小小,君须到钱塘”——
这里是绥中的万家镇,一组石门状的巨大礁石,也如淡蓝浅海上一树紫荆的,就是闻名中外的“碣石”了。面对碣石,我们一下子明白了老人的风趣,因为根据当地人的说法,碣石是孟姜女的化身,对此他们祖祖辈辈都深信不疑,称为“姜女石”。所以老人的意思是:欲知苏小小,你得到钱塘去;欲知孟姜女,你得到绥中来。
孟姜女,这北方的苏小小,平民的苏小小,因为一个风趣的比喻,她的故事在我的想象中也变得风姿摇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