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我心中的门(王利)

摘要:现在的城里人,家家户户安的都是防盗门。一进单元是对讲门,出入小区还有电动门,另还配有保安把守着、电子眼监控着……难怪许许多的农村老人一到城里就住不习惯,原来他们认为生活在这些司空见惯的、花样繁多的门包围着的一个环境里,总会有种被无形的东西所困扰的感觉,有种井中之蛙和与世隔绝的味道。

我心中的门

文/王利  编辑/赵威

  现在的城里人,家家户户安的都是防盗门。一进单元是对讲门,出入小区还有电动门,另还配有保安把守着、电子眼监控着……难怪许许多的农村老人一到城里就住不习惯,原来他们认为生活在这些司空见惯的、花样繁多的门包围着的一个环境里,总会有种被无形的东西所困扰的感觉,有种井中之蛙和与世隔绝的味道。

  所以,我并不喜欢这些花花绿绿的功能齐全的高科技产品。单就一个“防”字足可以让你望“门”生畏,让人难以接受。本来就住在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空间里,再用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门与外界隔开。你防我,我防你的,瞅谁都像“偷斧的贼”似的。相互之间没有一点诚信、亲情可言。生活上的富足,永远弥补不了心灵和情感上的缺失。城里的楼越盖越高,“门”做的是越来越先进了、高级了,可是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亲情淡化了,距离也越来越远了。所以,不论是多么昂贵的防盗门在我的心中,也还是抵不上农村的一文不值“栅栏门”。

  那是在一九六六年秋天,十二岁的我随父母下放到了农村,用的就是这种柳条编成的栅栏门。大多数人家都是用这样的门,因为都是就地取材不花成本。门两边用两根中碗粗的木棍做立框,四根小碗粗的木杆做成“目”字形的框,再编上柳条,一扇简易的门就做成了。门口一面立一根木桩,用铁丝一拧,就算安上了门。用这种门的人家,多数都不盖门楼,说是门,其实就是为了挡个鸡呀、猪呀的柴门,根本不具备防盗功能。

  这样的门通风,透光,站在里边就能看见外面是谁了。不用装“猫眼”、“电门铃”,更用不上各种各样的报警装置。顶多就是放上一个铃铛,当主人听到铃铛一响,就会高高兴兴地、热情地跑出来将你迎接进家门。这样的门从来都不用上锁,多数人家都是用一根木棍,在里边一顶就完事大吉了,管保让你高忱无忧。有的人家连这样的门都不安,甚至连院墙都没有砌,你尽可以迈着大步直接登堂入室。

  有门的人家天亮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早早的先把门打开。说明这家人已经起来了,要是有谁家不是老早的把门打开,会被左邻右舍的人当成笑话讲。一方面是懒惰的象征;另一方面说明你这家子人关门过日子,没有人情,不善与人交往。别人家自然不愿和你家来往供事。一旦落下这样一个坏名声,在村里传开了,任凭你有天大的本事,在这个村是没法再混下去了,所以谁家也不敢偷赖。

  只要门一开,谁家有一个大事小情,缺东少西的,串换个油、盐、酱、醋的都可以到这家找找借借;相互之间总是都会有个帮助照应。在过去贫穷落后的农村,都是靠大家相互帮衬着,度过一道又一道难关。因此,这样的门无论你到哪家都会为你而打开着,而且是一开就是一天。直到晚上十多点钟,由主人送走最后一拨唠嗑的客人时,门这时才会被顺手“关”上。关门的时间也就是睡觉的几个小时,第二天的一大早,又是周而复始的打开了。开的时间远比关的时间要长的多。远比不过城里的那些门,则是开的时间短,关的时间长,更有它的“实际意义”。这也正是栅栏门和防盗门的主要的区别之所在。其实这是一扇实有而无用的门。

  然而,我还是更喜欢这样一扇无用的门。正是因为它的无用,人们才不会把它放在“眼”里,任凭你自由的出入,它也绝对不会把你拒之门外。所以才使得人与人之间没有更多的猜疑,没有了隔阂,没有了距离。相处起来就更显得亲近的多了,更容易沟通了。远不像城里的那些人家,花重金,为自己铸就一道道铜墙铁壁似的“门”,“老死不相往来”……

  尽管现在农村使用栅栏门的人家已不多见了,但是,早起开门的习惯,在农村仍然保留着。浓浓的亲情还在。他们仍然企盼着新的一天会“有朋自远方来”……

  现在城里人的身体和心灵被各式各样门所束缚着,困扰着,这种压抑感无从释怀。许多人更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因为那里的天空没有雾霾、依旧是蓝蓝的;河流没有污染、所以清澈见底;更重要的是生活在这片净土上的人们,始终保持着纯朴和善良的美德,心灵没有被眼下的铜臭气所熏黑。在他们心中也都有一扇最原始的心灵之门,将永远地为天下的朋友敞开着。当你走在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之时,瞧见那些可有可无的栅栏门,就会有种亲近自然、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感觉!

  一晃50多年过去了,许多事情早以淡忘。唯有我心中的那扇柴门,已经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难以忘却。今天我愿意,把我的心中之门,推销给千家万户,让我们共同打开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之门吧。共同去营造一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环境,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作者就职于辽宁省凌源市民政局)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