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事
文/李桂林 编辑/云枫
我的童年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度过的。那时的乡村,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一切都保留着淳朴的状态,保留着自然的本色,一点也没有受到现代工业的污染。流经家乡的河川,有一个古香古色的名字——老寨川,发源于素有“辽西绿岛”美誉的大黑山。在河的南岸,有一个奇特的村庄,名叫四万贯,那里就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
老寨川沿岸都生长着茂密的杨树林,林边河岸还有连片的池塘。池塘和河水,就成了我们童年的乐园:每年春天的后半段,整整一个夏天,还有大半个秋天,河水给了我无穷的乐趣——游泳、放鸭子、捡蘑菇,最有意思的莫过于抓鱼了。
老寨川里的鱼儿主要有三种:“花棒”(浑身有花点的土鱼)、“白票”(浑身长满银色的鳞片)和泥鳅。偶尔也会有鲤鱼和鲫鱼,多出现在池塘里。
刚刚进入春天,天气还没有完全暖过来,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跑到池塘边、小河里摸鱼、捉虾。如果肯走很远的道且运气好的话,还可以找到几只河蟹。因为河水清亮,水流也不深,所以轻轻地挪开石头,小心翼翼地把两只小手慢慢地拢着,再迅速合在一起,鱼儿或许就捧在手中了,然后快速扔到岸上,就算是一次成功的捕获了。然而,这样捉鱼,成功的概率是很低的,因为鱼儿游得快,往往会两手空空。就这样折腾了半天,所获却寥寥无几。
我呢,比较擅长动脑筋,经常会另辟蹊径:先把河流改道,分出一条支流,然后再断流。离开了水,鱼儿便会暴露在河床上,伸手就抓,所以那叫抓鱼。不过,这种捕鱼方法也是有技术含量的。首先,给河流改道选址很重要。我年少力微,帮手又小又少,若选了河流的主干道,是万万完不成任务的;选择水量相对较小但是鱼儿不少的河段,一般在河流的拐弯处才省力。选址完成后,还要迅速地挖沙筑坝,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河水改道,这样便可以随心所欲地伸手抓鱼了。
平常,孩子们捉鱼,也就十条八条的,弄个柳树条一串,喜滋滋地回家了,而我每次的鱼获都很诱人。最多的一次,是在一个公路的涵洞里。经过仔细勘察,我把流进涵洞的河水,用泥沙“别”走了,也就是三米多宽的距离,三下五除二,河水便改道了。十多米长的涵洞下面都是石头砌筑的,凹凸不平,最适合鱼儿安家了。那一次,我足足抓了满满两水桶的鱼。回家时,我觉得自己就是凯旋的将军。
回到家,小鱼小虾喂鸡喂鸭了。大一点的,也就一、二寸长,加点咸盐,让鱼儿吐出脏水,晾干了,用铁锅煲干了吃,也算是开开荤,香上好长一段时间呢。
在我记忆的源头里,家乡,小河,抓鱼的乐事,涟漪一样常常在脑海中荡漾,每一次都会泛起幸福甜美的小浪花。每念及此,我都会积极乐观、勇往直前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