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走在岁月的路上——流汗(张日新)

摘要:  从前父辈教导我们:多流汗,少扯淡,干自己的活,吃自己的饭。到现在,我记忆犹新。觉得还是一条真理。乡村土活,朴实无华,却意义深刻。过去的事情,就不必再说。

走在岁月的路上

文化信使/张日新  编辑/雅贤

(三)流汗

  从前父辈教导我们:多流汗,少扯淡,干自己的活,吃自己的饭。到现在,我记忆犹新。觉得还是一条真理。乡村土活,朴实无华,却意义深刻。过去的事情,就不必再说。就说眼前,有多少人愿意流汗呢?又有多少人想吃自己亲手做的饭?生活与岁月把我们推到今天,一切都变了模样。变是好事。可是, 就这一变,心也就不在一条航线上了。专一的事,专一的活,也就没有多少人去干,因为,那是要流汗的。

  现在,有一种现象可以风光。在小城的大街上,每天晚上都有男男女女的一群人沿着马路飞一样地走,就连我,也是如此。目的就是想让身子出点汗。汗出来了,吃的东西消化了,身子的各项指标,就降低了。养生先生讲的话也就被这实践证明。走路不能出汗,就去爬石阶,从低处爬向高处,几个来回,就满头大汗,心里高兴,满脸微笑,用手掌挡着脸上的汗,骄傲地对迎面走来的人说:爬石阶去吧!看!我脸上出的汗。这种胜利的姿态,让见到的人羡慕极了。

  劳动会出汗的。在我生活的地域里,农民出身的居多。即便自己现在不做农活了,那祖上的根也是农家人。因此,工作与不工作都能与农活连在一起,对土地上的劳作谁也不陌生。一年四季,在劳作中活动筋骨,在劳作中把握时间。心专一,身子也硬朗。当出汗的时候,汗就自然而出,当休息的时候,就自然休息。哪有今天这种马不停蹄的狂走乱爬啊!也许有人说:这是幸福时代,吃好了,喝好了,不走干什么。是啊,谁还记起“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古训,谁还用劳动来让身体快乐。现在,更多的人,都在想,最好什么都不用自己的手,不用自己的脚,然后,大功告成,丰收再望。车已经很快地把脚迈步的功能取消,电脑很快地把握笔为文的能力取替。最后,人就在空中,就在路上,任意来回游荡了。汗不能再流,汗如虱子一样在人的身上彻底消失。

  一种自然的本态,生存的机能,如今就要远离了我们。想出汗,找机器。谁能让自己流下的汗在唇边游动,谁能用舌尖舔一舔自己脸上的汗,品出这汗的滋味,是苦,是甜,是咸?如果还能时不时,想起这汗的滋味,那么我们的身子骨就用不着去操心了,也用不着养生专家去忽悠。

  生命是自然的,离开自然,当属出轨;离开本能的劳作,当属后退。融进一种劳作的氛围,总比坐在那让别人给你洗脑好得多。还是记住古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吧!天地合一,人在中间,规律就是如此。

(未完待续)

小链接
  张日新,男,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首届长篇小说创作研讨班学员。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喀左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喀左企业作家文学艺术创作协会会长。中国散文学会写作中心创作员。编著《中国当代教师优秀文选》《中学语文阅读与写作高效学法指导》。发表小说《心灵的烛光》《黑子》《等等再说》《爱在远方》。出版散文专著《借一束秋天的阳光》、《心灵飞过朗朗的天》、《灵动的风景》、《接春天回家》、《利州笔录》。出版长篇小说《种一颗太阳》、《情在山乡望水流》《青山长河》《大槐树》。小说《种一颗太阳》获首届辽河三农文学奖。长篇小说《巴格山里的太阳》获首届盛京文学奖。散文《人吃三碗面》、《牵手敖木伦》获中国散文学会最佳散文创作奖。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