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信使/宝淑敏 编辑/赵威
随着电视连续剧《中国地》的热播,清风岭作为朝阳县的一张靓丽名片,已蜚声中外。清风岭,这个此前“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大家闺秀,渐渐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
清风岭镇原名为长在营子乡,为了挖掘地标优势,提高知名度,于2013年10月撤乡建镇更名为清风岭镇。《中国地》影视基地就建在清风岭镇清风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内。《中国地》影视基地于2010年8月末竣工落成,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4300多平方米。基地根据剧情需要,建设了赵老嘎大院、清风岭村落、清风岭村公所、大戏台、练武场、熟皮作坊、大型山口、日伪炮楼、佛塔、栈道、大型粮仓、马厩等的主要场景。茅草房古朴亲切,房檐下悬挂的玉米棒、谷穗泛着金黄,令人心生温暖。脚踏这关东厚土,心中不免你感慨万千。
《中国地》的内容取自于清风岭的抗日民族英雄群体和当年的绝胜净土——中国地。“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入侵朝阳,当地农民王老凿揭竿而起,树起抗日卫国、保家护乡的大旗。他们殊死抗争浴血家园,和日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游击战。当年这些农民英雄就是靠着这险峻的山势和宁死不做亡国奴的决心,在这里进行了长达14年的抗战,直到日本投降。
当年,日伪在多次收编、劝降无果情况下,调集六百多兵力包围了清风岭,要彻底铲除这里的抗日武装。抗日武装得到消息后把妇女儿童送出山外,村中男子都携枪登上四楞子山。四楞子山,海拔800多米,山势险峻,荆棘丛生,古树参天。东南北三面是悬崖峭壁,只有西面有一条羊汤小道儿能通山顶。他们据此险要顽强地坚守了5天5夜,击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击毙日伪军数十人,抗日武装也在激战中阵亡多人。后来他们弹尽粮绝之时,便集体向远处的神仙洞跪拜,想辞别祖先之后集体跳崖。可是当他们正要跳崖的时候,突然狂风大作,一场瓢泼大雨从天而降,雨雾烟雾弥漫了整个四楞子山,滚滚的洪水,把山下的鬼子冲了个人仰马翻,抗日队伍趁此安全撤出敌人的多层包围圈。敌人无奈,也只好抬着大批死伤人员,离开了这里,从此再也没敢进犯。由于清风岭的人们不屈不挠顽强抵抗,这几十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地”。
这样一个弹丸之地,如火红的心脏,跳动着十四年的坚贞和不屈,演绎了一首胸怀家国的爱的史诗,奏响了一曲撼人心魄的情的悲歌,那一张张面孔,依然在心中鲜活!
2013年末,《抗日英雄赵尚志》在清风岭开机。清风岭影视基地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又修缮了孙朝阳大营、张甲洲营地和白家油坊三处拍摄景点,清一色的木制房子,颇具东北特色,为基地增加了新亮点。
在大戏台上,清风岭镇哈拉贵农民业余剧团正在表演经典曲目《井台会》,低回婉转的唱腔让人为之动容。该剧团成立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现有演职人员32人。平时演职员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每年腊月为排练节目时间,演出时间集中在每年阴历的正月至四月。该剧团演出的剧目有传统的评剧如《茶瓶记》、《小姑贤》、《包公赔情》等,也有自编自演反映时代的剧目《兄妹开荒》、《小车舞》、《母女顶嘴》、样板戏《沙家浜》等。60多年来,始终坚持农民演、演农民、为农民演出,足迹遍布辽西、河北、内蒙古等地,先后演出近万场,观众累计500多万人。剧团获得省、市多项殊荣,曾在2011年9月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2013年,被《光明日报》报道,又被中宣部授予“全国双服务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该剧团是清风岭镇又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在影视基地的左侧,护国寺掩映在苍松翠柏下,据说已有三百年的历史了。在大自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从护国寺向西攀援而上,就进入了西冰沟。沿小路走过茂林数百步,只见溪水飞流而下,虽是5月,但冰瀑犹在,悬冰附近已开满兰花,白冰与兰花互相辉映,秀美奇绝,真不是哪位有情人调风月绘就的“冰谷幽兰”啊!继续前行,就来到了情人谷。传说情人谷里的两个石人原来是一对恋人,后来,男人因为没有考取功名出家当了和尚,通过一幅对联:“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迷途远避,退还莲迳返逍遥”各奔了东西。后来两个人老了,痴情不改,在这里变成了石头。
继续往前走,看见丛林中高耸一个石人,他目视前方,身后一只石狮似在祈求饶恕,如雕如塑,令人不由得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石人便是清风子道长。据说几百年前,有个法号“清风子”的道长,云游四海,当经过此地时,流连忘返,从而就在此地的神仙洞中修炼,所以此山便叫清风岭。往前走左拐,就来到了坛子洞,洞乃天然形成,可容纳一百多人。
从西冰沟情人谷往山下来,就进入了榆林沟。这里的清风子采药石,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再往前行,沟内群峰巍峨挺拔,回音壁内余音袅袅,刀削斧劈一般的峭壁,险峰峻岭,奇石怪景,构成了清风岭特有的地貌。五石人山、镇山鼎造型奇特,神女峰、骆驼岭形态逼真,猿人头像、巨蟒守山口神秘莫测,美景令人目不暇接,引人遐思。
在榆林沟右行,绕过两块巨石,便来到藏兵洞,洞前被草木遮掩,洞隐清风,洞口仅有一个人大小,从洞口进入,顺石阶而下,洞内很宽阔,从洞口仅射入一点点光。这就是当年王老凿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游击战的一个藏身点,可容纳三百多人,这个洞日本侵略者从未发现过,是王老凿抗日时存放弹药、粮食的主要据点。
走出榆林沟,经过通天洞,两片巍峨挺拔、壮观的小石林就在眼前了。再往前走,就进入了东冰沟。这里沟深草密,脚下布满巨石,或卧石,或卧于谷底,或横于沟畔,更有几块叠压在一起的,也有孤石倒立于山路边的,其形各导,其状迥然,然而给人却是一样的惊喜。抬头仰视,浓荫遮盖下的狭小山腰处、峰顶上,竟有着更令人叹绝的石之景观,入沟谷不远的左侧一山巅上,高耸着一个形巨石,行之愈近,形像愈清晰,乃至到了它的侧面,一眼更可看出这是一尊酷似毛泽东站立像的奇石,其头部轮廓和平阔的肩部尤显神韵。这便是当地人称的“伟人石”。话说大清光绪十九年,就是癸巳年十一月十九日,朝阳大地滴水成冰,天气格外寒冷,天空阴云密布,时近中午,突然一声巨雷,漫天大雪呼啸而下,下了半天零半宿。第二天,雪住云开,晴空万里,山山岭岭白茫茫一片。有人趁雪进山打猎,无意中看见山顶上多了一个石人。后来才知道,癸巳年十一月十九日就是1893年12月26日,毛主席诞辰日。后来因为伟人像的缘故,这里就成立了“280”军工厂。
时值暮春,花褪残红青杏小。山峦伏起,雾霭轻飘。欣赏罢清风岭的峰奇岭秀,洞幽石奇,岩横松柏,飞瀑流泉,美不胜收,心旷神怡!此时,肚子不听话地叫起来,遂直奔清风山庄。大煎饼卷大葱、小葱拌豆腐、干炸小凌河鱼、土鸡炖红蘑等特色菜肴,喷香的小米饭,令人唇齿留香,更有“国地清风酒”助兴,酣畅淋漓,不亦快哉!
归途,清风岭的一幅幅精美画卷犹在眼前,“北方张家界”的美誉真是名不虚传!清风作伴,踏景寻幽,令人回味无穷啊!
小链接
宝淑敏,女,蒙古族,辽宁省朝阳县人,现就职于朝阳县委宣传部,《朝阳日报》《燕都晨报》驻朝阳县记者站记者。《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朝阳县诗词学会理事。2007年开始写作,作品散见《辽宁诗界》《文学月刊》《文苑春秋》《朝阳日报》《辽西文学》等报刊。《枣山沟的歌者》等入选《朝阳新世纪评论选》等多种文集。获辽宁省文学研究会文苑春秋2012年度诗歌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