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五月杠头沟写意

摘要:日永炎光,熏风跌宕。过了夏至早没有了“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轻柔和恬淡,早上八九点,从市区出发驱车行进在通往龙城区召都巴镇北侧杠头沟村的路上,透过车窗映入眼帘的是田野里满目的青绿,重重迭迭的玉米地伸长着别春而来的绿意。

五月杠头沟写意

文/宿秀珍  编辑/素颜

  日永炎光,熏风跌宕。过了夏至早没有了“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轻柔和恬淡,早上八九点,从朝阳市区出发驱车行进在通往龙城区召都巴镇北侧杠头沟村的路上,透过车窗映入眼帘的是田野里满目的青绿,重重迭迭的玉米地伸长着别春而来的绿意。大约过了40多分钟,杠头沟村隐隐约约地出现在视线中。

  遥遥望去,葱茏掩映,分不清哪里是山哪里是村子,更看不到农户村舍,只有一片绿的海洋;渐渐缩短了视线,村头处出现了一条柏油路,像过街天桥直直地通向“绿阵”。枝杈缠绕搭起的“天棚”已将路面遮成了天然的绿色长廊,外面烈日炎阳,里面却也是凉爽如春,好不惬意。两边的路灯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站在绿荫覆盖的进村必经之路旁,终年守护着这个“通关”要道。不由得感慨良多,索性下了车,深深地陶醉在这绿意盎然的美妙画卷中。

  仰头透过那番浓绿看到流火的高阳悬挂在“凉棚”之外,竟无法冲破这密蔽的遮挡。深吸一口气,竟有一股清凉沁人心脾,好个天然的绿色氧吧。贪婪地吸吮着自然之气,兀自四顾起来。这个面积仅有13.45平方公里,337户人家,总人口1145人的小村庄,在青山绿水间渐渐地透露出她少女般的神韵和静逸。

  听风浅唱,移步观光。杠头沟人这样说:“这里很美,有山有水有树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确,这里的山不高但秀美;这里的水不深但清冽。站在林荫处,极目望去,层层叠叠,山青林密,花鸟同源,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如诗如画。远处被一层厚厚的“绿衣” 包裹着,透着灵性和幽意。绿得婆娑,绿得深邃,绿得浪漫,绿得让人心醉。置身其外,也同样能感受到《青衫记·郊游访兴》中的:“花光艳,草色新,且停驂向仙源问津”的诗情画意。都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里的青山绿水让厌倦了城市喧嚣的人们,终于追寻到古代文人墨客的“绿野仙踪”。

  “绿色长廊”的右侧,有一个被绿衣包围的长方形垂钓园。当地人说,这个垂钓园总投资70万元,占地2000平方米,内有2000多尾大鱼,可同时供100人垂钓,是目前全市最大的单体垂钓园。听到这里,不仅令人想起《墨子》所云:“河出绿图,地出乘黄。”生活富足的人们,总是在不停地寻找心中的那一方乐土。而这里就成了无数游览观光和垂钓爱好者的好去处。从早到晚,络绎不绝。尤其是双休日,众多的垂钓爱好者早早地沉醉在晓烟绿意中,静静地坐在岸边享受着鱼咬钩饵的快乐。远远望去,在岸边巨大的腾龙雕像边,正有垂钓爱好者沉浸在垂钓的愉悦中。池塘清澈见底,鱼儿翻腾着细白的浪花在钓钩边戏耍,似乎在考验着垂钓者的意志。此情此景,不禁吟诵起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游溪》诗来:“野水烟鹤唳,楚天云雨空。玩舟清景晚,垂钓绿蒲中。”这不正是这绿色生态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吗?这哪里还有“秋落寒潭水更清,钓竿袅袅一丝轻。斜风细雨谁相问,破帽青鞋却有情”的惨淡呢?我们分明看到了一种胜似人间仙境,塞外桃源的诗风画卷。

  钓园引路,香风袭人。这里岂止仅这一方陶醉。遥望还有面积多达5000亩绵延数里的山杏园。四月芬芳,春光烂漫,满山满坡的杏花像仙子般竞相绽放,杏花朵朵绽满枝头,一片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雨后绿苔侵履迹,春深红杏锁莺声”,落花湿雨,杏如翡翠一般的绿了,引得游人垂涎欲滴。杠头沟生态旅游,让无数的游客在这里流连忘返。当地人称这种山杏为大扁杏,如今五月末,此时正是山杏即将成熟的季节。沿着弯路走上山坡,身畔全是果实累累的杏树,伸手便可以摘得杏来。红的、青的,错落有致,疏密相间。忍不住摘一颗放入口中,酸涩的直咂舌。于是有人告诉我们,这种杏不是家杏,入口不好吃,但是果核进行深加工后,比吃杏肉还津津有味。原来,杠头沟村近年来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把生态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培育和发展,逐步加大了对山杏树的栽植力度,进行产品深加工。实现了单一农业生产到特色产业的大发展。生态旅游业改写了杠头沟村从前的贫困与落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游客脸上的如痴如醉告诉了一个真实的答案:这里不愧是新农村建设中的浓墨重彩,更是造福百姓的人间乐园。难怪村里人一直喜滋滋地介绍说:如今的杠头沟已成为全国绿色小康村、省级绿色小康村、省级生态旅游村、市级“巾帼绿色小康村”,无数个殊荣,无数个亮点,点缀着今天的杠头沟。勤劳质朴的杠头沟人,正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改写着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家一户。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这是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桃源行》中的诗句。过了杏园继续上行,登上绿意笼罩下的山顶,真可谓风景这边独好。这里是了望村容的制高点,杠头村貌一览无遗,尽收眼底。放眼望去,杠头沟村全景图虽没有清明上河图的喧闹,却有着天然去雕饰的安静与幽然。小村落安然地卧于“绿海”之中,平房、楼房错落有致,依山而起。接近午时却看不到一缕炊烟升起,过去的烟雾缭绕哪里去了?有人说,村里进行环境综合治理,进行了“五清、五改、一绿”,清垃圾、清路障、清柴垛、清宅厕、清违建和改路、改水、改厕、改圈、改灶及村屯绿化。65%的村民用上了“三位一体”沼气池,一栋7400平方米的居民楼拔地而起,依山傍水,村容村貌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站在山顶,望着山下那块翡翠般的一方美玉,禁不住伸出大拇指,由衷地说了声:感谢杠头沟村的带头人!

  转回身发现,山顶上有座新建成的龙华寺,当地人称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来杠头沟不到龙华寺游览是最大的遗憾。于是走近些看,真的是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寺内主体结构庄严肃穆。在主寺房顶有一座6米高的镀金释迦牟尼佛像,是市里最大的露天佛像。里面有千佛殿,顾名思义有一千尊小佛。远观华龙寺,圆殿高佛,浑然天然;近看气势壮观,天地人合一的自然与和谐。他们说,华龙寺已经成为杠头沟村的宗教旅游的新亮点。那条投资40万元新开的长达四十华里、五米宽的环山路便直通这里。

  陶醉在这方幽境中,品味着仙风绿意,才知道这里的乡村旅游和旅游产业,自然不是这几处。杠头沟村耕地面积3200亩,有2200亩退耕还林土地、近700亩的保护地以蔬菜为主。现如今杠头沟村被市政府定为新农村试点村。种植产业初具规模,农业总收入达120.7万元。闻名遐迩的传统项目,粉丝加工,也正在走向产业化生产。公共设施变化可观,现有一栋1500平方米的办公教学综合楼,校园内有2000平方米的活动场地。村院内设文化室 、活动室;村外有36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还有供村民学习的图书馆和远程教育播放室为农民传递着致富信息……太多的内容,太多的项目,都令人流连。想想那晶莹剔透的绿豆粉丝,已成为闻名于省内外乃至全国的绿色品牌;看看那满山遍野的山杏树,金灿灿的果实,沉甸甸的诉说着杠头沟村的变化,都会让久住城市的游客们兴趣盎然,流连忘返;再到山下的原生态餐厅品味一下,这里的原生态的玉米饼、小笨鸡等原汁原味的农家菜,那将更是送给来这里参观旅游的客人们一道绝佳的美味。这是文化产业的魅力,也是文化的力量。

  漫步下山到村中,经过一幢依山而建的大楼,令人眼前一亮。楼前有一个很开阔的广场庭院,鲜花盛开,绿树荫荫,风景怡人,这里就是杠头沟村锦源养老服务中心。听人介绍说,目前已有十二位老人进入了设施齐全的养老服务中心。这里有位最年长的老人,今年已是94岁。自从进入中心以来,身体愈加硬朗,精神头更足了。在养老中心里,老人们看电视,聊天,下象棋,打麻将,打台球。老人们说,这里空气好,阳光好,山好水好,心情就好,感觉越来越年轻了。这里还可供游客们临时休息,远在市区之外,游客来此,品味着山中醇绿,感受着质朴的乡土民风,乐在其中,自然也是别有一番情趣。

  “绿枝红萼,江南芳信年年约”。徘徊在杠头沟,我们看到的是杠头沟的山水风情。这里有太多的质朴,太多的故事。走惯了大江南北的你,看遍了名山大川的你,也一定会爱上这里垂钓园的雅;大扁杏的奇;华龙寺的净;山乡居民的纯;山水的绿。因为,这里堪称世外桃源,福地洞天,这里更是滔滔绿韵、秀色可餐。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