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化石沟
文/王廷山 编辑/雅贤
前些日子,在新闻报道中看到辽宁喀左六官营子镇打造“水墨谷”旅游风景区的宣传报道,莫非这水墨谷就是当年的化石沟?这应该是多大的变化啊,黄土飞扬、碎石满地?怎么又能有层次分明、层层渲染、浓墨淡彩、意蕴深远的水墨画味道呢?越是有这样的疑问,越是勾起我再次探访化石沟村的冲动。此情积蓄越久,那景色在我的思绪里也就越浓。
在我的印象里,去化石沟村的路颇为遥远,而且极为偏僻。全村256户,832口人,9个村民组分散在几个沟岔里,耕地都是无水源的山坡地,农民群众一直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过去去化石沟村,汽车从镇政府下省道上乡路开始,就始终颠簸在山洪冲击的干河沟上,一路颠簸,一路黄土。在关紧窗子的汽车里,看着那窄窄的大沟,蜿蜒曲折,不见尽头,尘土将两边的荒草和庄稼也染上了颜色,从车窗的缝隙里还能嗅到泥土的味道。那种淡淡的土腥味,让你一下子回到农村,想起在土地上撒欢挖野菜的日子。但瞬间你又会凝固了那简单的想法,毕竟外面的黄土飞扬和烈日炙烤,让人心里有些压抑,只盼着快点驶出这条大沟。
在一个早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我独自驾车直奔化石沟村,一个在我心中积蓄已久的行程。车行驶在乡级公路上,没有行人、没有其他车辆,两旁的大树将路面遮得严严实实,仿佛是一条绿色的隧道。伴随着地势的起伏,驶近远山,辗转在山谷之间。山谷越来越窄,山谷里的村子也越来越近。在晨光中,清新爽口的空气里夹杂着炊烟的味道,还有偶尔惊起的一两只野鸡,扑腾腾地飞向玉米地,它们远远落下来,回过头,看着车辆慢慢远去。这让我驾车越发小心了,我怕我的唐突,惊扰了山村的宁静。
很快,拐过一片茂密的树丛之后,一个四米多高的渡槽出现在眼前。穿过渡槽,“水泉沟水库”五个大字镶嵌在高耸厚实的大坝上。大坝边上就是盘山路,汽车徐徐攀爬,景色也越来越活波可爱,时而是碧波荡漾的水面铺在脚下,时而是浪花一样的植被扑面而来。那比城里晚开了半月的暴马丁香依旧浓烈的绽放着,忽地一下飘满整个山谷的香气,醉人心脾。攀过水库上的最高点,一路向东,下经几曲,就是化石沟村了。
村子很小,一条水泥路从两座山中间伸进去,蜿蜒曲折。小村的住户不多,房子都是依山而建,而且就地取材,平整的白石头,错落有致的砌在一起,砌成一座座海清平房,砌出一个个院落。而且随着山势梯次而成,那一处处高低起伏的院落就像镶嵌在山上,与山融、与树融、与景融,炊烟起时,更是一副淡雅的水墨画,要是落上一个款,就是装点我们喀左的卷轴,流传千年。人们都说化石沟美,是因为一座山峰一个风景,有的像一座石阵立在那里,有的像石人山顶远眺,还有的像骏马奔驰在山谷之间,或是像活波的野兔,在草地里觅食,山与山之间一时间都变活了,顿时融为一体,其乐融融。这里的景色不在一个点,不在一条线,而是山的雄壮筋骨与水的柔情淡雅相融,让人感受到深深浅浅、远远近近的印迹。视线每到一处,都可以看到一幅浓墨重彩的写生,这些画卷排在一起,构成化石沟独特的景致,一处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
化石沟不但美,美中还有奇。奇在千年大树会唱歌,在村外的一个小庙旁边,有一棵千年青枣兰,十几米高,树干粗壮,需要二人合抱才行。这棵树主分枝有4个,其中一个直立树中间,主干上的大杈有2米高,上面有9个洞,洞有吃饭用的小碗口大,其中有一个已经穿透树干。在另一个大树杈子上,有12个穿孔洞,其他树干上也有程度不同的洞孔。因为洞口十分高,一有大风吹过,树干就会发出声响了,唱出美妙的旋律。传说,在这条沟里还有一眼泉,常年淌水,旱涝无恙,因与东海海眼相连,所以沟内的蛇都是龙,个个能行云施雨。因此,当地百姓又称此泉为“龙宫”。在这沟里泉眼的滋润下,长着很多奇珍异草。最为出奇的是,这里有一种白色的桑葚,通体润白,十分漂亮。每年桑葚熟了的时候,村子里的人就上山去采白桑葚,个大味美,其独特的颜色给水泉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化石沟再往里走,还有你想不到的惊喜。就在我准备返程的时候,前面的一片庄稼地吸引了我。确切的说不是庄稼地,是一个黑木耳裸地培植的种植场,一个个菌袋上长满了肉嘟嘟的黑木耳,水灵灵、油亮亮的,一眼望去,很是壮观。原来,化石沟村“穷则思变”,依托独特的山林资源和气候条件,在镇村两级政府的支持下,从2008年开始,该村从牡丹江引进黑木耳培植技术,在李学清等种植大户的带动下,成立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袋栽黑木耳养植产业。现在已发展栽植户11户,年产120万袋。并且与河北平泉、建平、凌源等地的大型商场均签订了销售合同,产品供不应求,该村人均收入有了显著提升,现已成为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又一致富项目。
走进化石沟是一次绝美的体验,它让人远离了市井的喧闹,躲开了人世间的浮躁,你可以体验野花绽开时的快乐与放松,收获露珠折射的晨光与宁静。这里的神韵来自于山和水,同时它们又滋润着沟里的众多生灵和植物,在这里,你拥有的不仅仅是山水之乐,但你最得意的一定是山水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