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乡村】第一个党小组成立的地方(张日新)

摘要:乘车去辽宁省喀左县第一个党小组成立的地方——白塔子镇西大杖子村,可是,天不作美,这个时候有零星的小雨从天上下来。下雨,也是要去的,因为,西大杖子村是喀左革命老村,去那里体验生活,大家都盼望已久。

第一个党小组成立的地方

文化信使/张日新  编辑/雅贤

  乘车去辽宁省喀左县第一个党小组成立的地方——白塔子镇西大杖子村,可是,天不作美,这个时候有零星的小雨从天上下来。下雨,也是要去的,因为,西大杖子村是喀左革命老村,去那里体验生活,大家都盼望已久。

  去西大杖子村,有一段山路,山路可以说九曲十八弯。就是这样的山路,就是这样的高山,才让西大杖子村有了特殊的历史:1943年凌青绥联合县工委,委派齐英带领武装工作组,来到西大杖子村开展领导抗日活动,在这里由杨怀德等人建立了喀左第一个中共党小组,建立了喀左抗日游击根据地。武装工作队把西大杖子村的后山当做屏障,山的顶梁上只有一条人行小道,村里人把大山挖出了一个大洞,这是进村必经之地,于是,当日本鬼子上山要钻这个山洞进村时,武工队的人就在洞口摆上一个大土炮,鬼子上来了,到了洞口,又不能后退,土炮点燃,轰的一声,就被掀下山的大沟里。从此,喀左党的力量保存下来。抗日根据地,也从此巩固。西大杖子村就是凭借这山的自然条件,就是利用这里的山的屏障,给后人留下了故事,给历史留下了纪念。

  小村周围都是山,如今,山的大洞已经被打开,山路也宽了许多,但是,还一直是山石铺就的路。村村通工路在喀左只有这里没有修了,今年朝阳市和喀左县委县政府正在研究落实如何修好这条路。路好了,这个革命老区第一村,就会有更多的山货运到外面去,就会有美丽的旅游发展起来。

  西大杖子村,1084口人的农户人家就在周围的山坡上一一座落着。漫山遍野都是茂盛山杏树,杏树都已经结果。这里8千亩的杏树,每家一年仅杏核收入都达上千元。西大杖子村现在有了经济林和畜牧业两大产业,养牛有十大户,全村有牛800多头,羊上万只,生猪6千头,就在这304户人家中,养殖业创造的财富越来越多。近几年,西大杖子村出了二十几个大学生,有的已经为家乡做了实事。凭借两处山坡的经济林,小村富裕起来。

  牛羊天然的喂养,鸡鸭天然的散放。当看到李老大家的养殖大棚里,牛、羊白白净净,安然舒畅,我们的心很爽。

  山上树木绿色蓬勃,小村有了充足的氧气。这里只有一片又一片的翠绿,没有烦杂,到处听能听见鸟儿的鸣叫声。有一条小溪,在山的南坡上的一条小沟里,清清地流下。我们过去,用手捧起溪水,放在唇边,轻轻地吸一口,一股甘甜涌入心里。自然啊,就这样供养着我们。人,需要这样的环境滋养。有了这样的环境,人的身子爽朗,人的精神抖擞,人的心地善良,人的相处完美。

  半夜里,雨真的来了。雨打庄稼的沙沙声,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一阵急、一阵缓地在小山村响了起来。雨在树木与庄稼上,发出了涮涮的响声,不杂,不乱,有调,有情。听着夜雨,农家人种地铲草,间苗的情景一一在目了。

  西大杖子村,这自然美丽的风景,是人文精神的创造,是大自然独一无二的工笔。

小链接
  张日新,男,中国少数民族作家,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首届长篇小说创作研讨班学员。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中国散文学会写作中心创作员。编著《中国当代教师优秀文选》《中学语文阅读与写作高效学法指导》。发表小说《心灵的烛光》《黑子》《等等再说》《爱在远方》。出版散文专著《借一束秋天的阳光》、《心灵飞过朗朗的天》、《灵动的风景》、《接春天回家》、《利州笔录》。出版长篇小说《种一颗太阳》、《情在山乡望水流》《青山长河》。小说《种一颗太阳》获首届辽河三农文学奖。长篇小说《巴格山里的太阳》获首届盛京文学奖。散文《人吃三碗面》、《牵手敖木伦》获中国散文学会最佳散文创作奖。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